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紫斑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讨

发布时间:2020-04-02 04:16
【摘要】:1.研究目的与意义血络受伤,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称为紫斑。外感、内伤均可成为紫斑的病因病机。1.1文献研究方面的意义紫斑病在文献中的记载十分零散,相关病名有阴阳毒、血汗、肌}、阴斑(癍)、阳斑(癍)、葡萄疫等多种,并且所属范畴也不一致,这对后人全面认识紫斑一病形成了极大的障碍。一种病发展到现在,文献即是疾病的发展治疗简史,历代医家的经验汇总,教训总结,这些宝贵的治疗方法如果被沿用,将会减少我们在摸索中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这样看来,对紫斑古代文献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1.2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古籍所载之紫斑包括外感热病(伤寒、温病)发斑、瘟疫发斑和血证中的肌肤出血三大类。瘟疫所致的发斑相当于现代传染病中的出血疹,血证中的肌肤出血则相当于现代的紫瘢病。紫斑在中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西医学则为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一个症状。西医所讲的紫癜主要见于血管性紫瘢(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激素为主,其副作用大,使患者难以接受,而其他疗法,特别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十分昂贵,令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减缓激素副作用及稳定病情方面逐渐被患者接受,成为紫癜患者的福音。中药治疗紫癜的前提是准确辨证,但由于本病病名和分型并不统一,使得本病的中医治疗多种多样,因此,深入挖掘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让文献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中医内科临床文献研究的最终目的。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考辨学术源流,对紫斑相关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调摄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使该疾病的中医理论更完整,期望为临床辨证提供更多的参考。具体操作方法:通过《中华医典》光盘初筛相关古籍,之后与原书核对,机检与手检结合,查缺补漏。3.研究成果本论文用三个部分来呈现所研究的成果。第一部分即正文的标题1所包含的内容,对紫斑病的定义、纳入范围作了界定,并对紫斑病各相关病名作了源流考辨。《黄帝内经》最早描述此病的相关症状,但未有病名出现,之后历朝历代逐渐出现了紫斑病的各种病名,涉及的病种也不一致,包含了外感热病(伤寒、温病等)、瘟疫和血证。第二部分即正文的标题2所包含的内容,此为本论文的重点。这部分以朝代为纲,医籍为目,将历代医家对紫斑病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本部分按历史分期进行研究,将紫斑病的发展史划分为先秦两汉时期、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并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中医学发展的概况以及历代重点古医籍对紫斑病认识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内容包括紫斑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发病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药等。先秦两汉时期是对紫斑病认识的萌芽时期,此时期仅有对紫斑病症状和病因的描述。《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血”的说法,并对衄血的发病原因大体上进行了描述,这为后世认识本病提供了依据。《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了“阴阳毒”的概念,经过后世医家进一步解释,明确了阴阳毒其实是阴阳斑最早的说法。晋唐时期是认识发展阶段。东晋陈延之的《小品方》记录了多个治疗发斑和各种出血(包括汗血)的方子,分类清晰但未列方解。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最早提出发斑是由于胃中积热,此说法一直影响着后世对发斑病机的认识。《诸病源候论》还提出了汗血的说法,这是对皮肤出血最早的定义。宋金元时期承上启下,发斑的说法被继续沿用,并且病因病机和治法都逐渐丰富。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认为发斑分温病发斑和热病发斑两种,病机均为毒邪在里不散,表虚而里实,毒邪趁虚出于皮肤。宋代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衄血的原因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宋代吴彦夔《传信适用方》、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均较早使用了肌圔一词,但不能确定是否是肌衄最早的记录。元代朱震亨的《丹溪手镜》最早提出了“内伤发斑”的概念,认为内伤斑是虚火所致。宋代的《圣济总录》记载了很多治疗肌衄和汗血的方子,如“竹茹汤”“神白散”“如圣散”等。明清时期是对紫斑病认识的完善时期,不但提出了葡萄疫、血箭的说法,阴斑、阳斑、黑斑、紫斑的内容也是空前完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肌}”等同于“脉溢”,但从后世医家对脉溢的论述中看出此说法并不准确。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最早提出了“葡萄疫”一词。陈氏认为此病多发于小儿,外感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病初多见热证,病久则由实转虚。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将斑疹分内伤、外感和内伤携外感三类,提出治血应先清气分之热,止血重视调理脾胃。明代孙文胤的《丹台玉案》提出贫苦之人多患伤血的疾病,并确定了脾在统摄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提出应重视体制因素在血证治疗中的作用和根据脉象确定肌衄的治法。清代的《医宗金鉴》提出葡萄疫一病的青紫斑点多见于双下肢,成人患此病者多见虚证。清代的《得配本草》记载紫草可消紫斑,清代黄光霁的《本草衍句》记载蚯蚓也可消紫斑。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认为治斑应注意发斑时出现的各种症状,综合判断预后。清代雷丰的《时病论》详论“温”与“瘟”的不同,认为“葡萄疫”其实应叫做“葡萄瘟”,是瘟疫的一种。清代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分析汗与血的关系,阐明了汗血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治疗方法。第三部分即正文的标题3部分,为对紫斑病相关问题的探讨,此部分对紫斑病从气论治、从肝论治和火热病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荷英;;老年性紫斑的电镜观察——同正常成人皮肤和类固醇紫斑的比较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8年02期

2 徐德新,洪景先,李福军;延迟播期可减轻辽豆3号紫斑病的产生[J];新农业;1989年04期

3 司玉芹,郑红玲,张秀荣;葱类紫斑病的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5年20期

4 易观路,余正国,罗建华,李孟,林国荣,王燕,金秀,邓君晖;7种杀菌药物对桉树紫斑病的防治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5 郭超,亚平,利萍,丙林;葱紫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1998年04期

6 盛国荣;;kx脾no\ “紫斑病”的治歐和kx脾no的怟用[J];中医杂志;1953年05期

7 姜春华;在中医文献中发现的出血性紫斑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年06期

8 徐保钦;李恒杰;;葱类紫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08期

9 陈莹;许燕霞;李瑞法;张学勤;;紫斑病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16年22期

10 田艳;陈桂芳;杨远亮;赵德祥;;3种药剂对桉树紫斑病林间防效试验[J];农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裴桂英;王永锋;马赛飞;刘健;;紫斑病对大豆室内发芽特性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宗启;王霞;宋兆花;王锡刚;;如何鉴别猪的紫斑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蓝新;大蒜中后期注意防治紫斑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2 陆小帅;葱类紫斑病的防治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5年

3 周秀武;葱紫斑病防治方法[N];云南科技报;2007年

4 王迪轩;大葱长黑霉谨防紫斑病[N];农资导报;2012年

5 方圆;菜用大豆得了紫斑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琦;紫斑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温嘉伟;葱紫斑病重要流行环节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晓敏;大蒜抗紫斑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董宝成;鱼腥草紫斑病(Nigrospora sp.)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5 邹燕;大蒜品种资源紫斑病抗性鉴定及蒜头产量性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1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11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