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2:09

  本文关键词: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及健康科普工作。方法:阅读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及中医古代文献设计《慢性胃炎患者饮食情况调查问卷》。在临床收集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慢性胃炎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及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理念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东直门医院、望京医院、东方医院共收集331例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4例。中医诊断中频次最大的两个分别为:痞满156例、胃痛120例。在这331例中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中饮食因素频数为204次、情绪因素频数为125次,为前两位的因素。331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172例为了缓解症状或避免症状出现而对某些食物或饮食行为进行了规避;另159例患者则没有出现规避行为。其中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生冷、辛辣、干硬、油腻、肉五种,总构成比为72.6%。而生冷、辛辣两项所占的总构成比为57.0%。120例中医诊断为胃痛的病例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食偏好中喜生冷寒凉是第一危险因素。喜酸味食物、喜咸鲜味、喜饮酒、喜零食、喜温热、喜浓茶咖啡均为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依次降低;饮食行为中吃饭速度快是最相关的因素,同时,存在饮食偏好、进食剩饭剩菜均为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依次降低。156例中医诊断为痞满的病例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食偏好中喜生冷寒凉是与以痞满为主症的慢性胃炎发生最相关的因素。同时喜高温烫食、常吃干硬食物、喜烧烤食品、喜素食、喜甜食、喜饮酒、喜煎炸食品均为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依次降低。331例慢性胃炎患者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需摄入的14类食物每周摄入5次及以上的频次如下:基本谷物312次,蔬菜266次,水果186次,畜肉类178次,蛋类168次,奶制品107次,薯类104次,豆制品94次,禽肉类92次,粗粮73次,水产品类70次,坚果56次。331例慢性胃炎患者对健康饮食的理念与践行情况不理想。在所设置的关于对不同种类食物营养成分的了解情况;对常见具有药用功效食物的了解情况;对不同种类食物营养搭配注重程度的情况;根据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选择食物的情况;食用药膳频率情况这五个问题中,表示不甚了解及不甚注意的例数其构成比均在50%以上。结论:(1)慢性胃炎与饮食因素间的相关性。①、饮食因素确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与人群的受教育水平无关,而与其相反的是情志因素。情志因素为慢性胃炎的第二大诱发因素,其出现频率随着人群受教育水平的增高而增加。②、进食生冷辛辣食物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各种饮食物在不同个体均有诱发慢性胃炎发风险,且个体差异非常大。在临床实践中应提醒患者注意发现属于自己的特异性的诱发因素。③、进食快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④、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或以蔬菜水果为主与慢性胃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2)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结构情况。本研究中发现的331例慢性胃炎患者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粗粮、蛋类及奶制品、薯类摄入不足。②.畜肉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相对而言健康的鱼虾肉摄入过少。③.蔬菜水果不能保证每日都摄入。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大向患者普及正确、健康、均衡的膳食结构的力度。(3)慢性胃炎患者普遍对健康饮食的理念没有足够的了解,也同时并不能很好的在日常饮食中做到健康膳食,这同样需要进一步的科普与教育工作。
【关键词】:慢性胃炎 危险因素 饮食 饮食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8
  • 综述一 慢性胃炎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10-23
  • 1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10-11
  • 2 饮食因素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现状11-14
  • 3 饮食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的作用14-17
  • 参考文献17-23
  •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脾胃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23-28
  • 1 脾胃的生理功能23
  • 2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23-24
  • 3 古代医家对饮食致病的认识24-26
  • 参考文献26-28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8-48
  • 前言28-29
  • 研究对象及方法29-31
  • 1 病例来源29
  • 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29
  • 3 调查问卷的制定29
  • 4 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29-30
  • 5 数据统计分析30-31
  • 研究结果31-47
  • 1 一般资料31-34
  • 2 临床信息34-36
  • 3 饮食情况36-41
  • 4 饮食理念41-43
  • 5 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诊断情况下的危险因素43-47
  • 参考文献47-48
  • 第三部分 讨论48-57
  • 1 一般资料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48-49
  • 2 临床信息49-50
  • 3 饮食行为50-54
  • 4 饮食理念与践行情况54-55
  • 5 针对慢性胃炎的慢病管理构想55-56
  • 6 结论56
  • 参考文献56-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育江,许事位;中药治疗慢性胃炎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9期

2 徐国庆;藏药“佐塔德子玛”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刘凤芝;慢性胃炎贵在预防[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年01期

4 蔺应芬;慢性胃炎病理特点浅析[J];光明中医;2002年03期

5 李凯利 ,金岚兰;自拟“慢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02年04期

6 王淑华;推拿治疗慢性胃炎4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8期

7 刘福文,陈登华,罗健全,谢淑荣;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8 黄潮勇;;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治疗慢性胃炎43例[J];中医杂志;2002年12期

9 张振兴;吗叮啉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10 孔文霞,李培,唐章全;胃炎舒治疗慢性胃炎75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秀丽;周福生;;从情志论治慢性胃炎[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谢秀丽;周福生;;精神/心理因素对慢性胃炎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晓奇;徐伟刚;刘波;;辨证镜检病理三位一体化施治慢性胃炎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林媚;王少峰;;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佃贵;孟宪鑫;王东明;;慢性胃炎诊治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周慎;;胃康颗粒加味治疗慢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艳玲;;慢性胃炎患儿胃固体排空功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8 麻红;;慢性胃炎的护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潘立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6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王强;袁岳沙;胡征华;宋国菊;;儿童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液体相胃排空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中;慢性胃炎的调养与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2年

2 张正修;预防慢性胃炎从饮食做起[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科 李熠萌 副主任医师;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技术及规范的转化应用研究》课题组;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科普指南(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白轶南;慢性胃炎治疗需在饮食上下功夫[N];保健时报;2004年

6 李玉东;中西结合治疗猪慢性胃炎好[N];湖北科技报;2005年

7 李玉东;中西结合治疗猪慢性胃炎[N];农民日报;2005年

8 罗毅 小曾;勿忽视慢性胃炎[N];雅安日报;2005年

9 韩咏霞;慢性胃炎会遗传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李增烈;别让慢性胃炎成“替罪羊”[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光宇;赵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严坤立;周福生教授心胃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运用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杨素娥(Yeung So-Ngor);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系统评价和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声生;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颖芳;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图谱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彦;Hp相关性慢性胃炎证素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张玉峰;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部分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建设;慢性胃炎所致胃脘痛的中医病机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王桂香;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任健;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红莲;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凌鹏;化湿解郁方对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岳;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张琪;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对慢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石光;加味延年半夏汤治疗慢性胃炎(寒凝气滞证)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孙国峰;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病四川地区常见证型的临床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7 胡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体质及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揭海万;慢性胃炎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李蓉;良附胃灵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10 翁玉芬;于振宣治疗慢性胃炎}摎W~=}P[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1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