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药治疗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前瞻队列研究及与ctDNA相关性探索

发布时间:2020-04-09 17:48
【摘要】:研究一中医药治疗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目的]1.评估中医药治疗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疗效,阐述与验证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2.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获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试验的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7家中心的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照患者的意愿将入组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和中医组。三组病例如因各种原因出现队列迁移,则由统计学家和临床专家一同按照患者实际接受治疗情况划分队列,并进行多种亚组分析。入组后进行随访至课题结束或患者死亡,统计三组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本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委研发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D161100005116002)”,起止时间为2016年01月至2020年03日。该项目于2016年8月30日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件号:2016XLA121-3),并于clinical trial s.gov 网站进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923622)。课题执行期间由北京市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担任项目质控以及监察工作。[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期中分析截止至2018年11月30日,共纳入254例受试者。经队列迁移统计分析后最终形成队列西医组77人,中西医结合组95人,中医组82人。中位随访时间,西医组10.6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13.33个月,中医组9.10个月。中医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间为2.67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24.6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间为3.67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19.47个月。三组B MI、原发部位、确诊Ⅳ期时间、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生存分析2.1总体无进展生存期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分别为西医组5.4个月,中西医结合组6.13个月,中医组5.13个月,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PFS两两比较各组间的死亡风险亦未见明显区别(p0.05)。2.2总体中位生存期分析总体中位生存期(mOS,median Overall Survival),西医组8.5个月,中西医结合组13.10个月,中医组6.87个月(p=0.002)。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8.98%、57.98%、33.98%。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865,95%CI 0.694-1.078,p0.05)。西医组与中医组相比,降低死亡风险约59%(HR=1.593,95%CI 1.033-2.456,p=0.035)。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相比,死亡风险降低 50%(HR=0.496,95%CI 0.33-0.746,p0.001)。2.3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亚组生存分析KPS80分的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较西医组,OS延长了 3.77个月(9个月vs 5.23个月,p=0.030),且降低死亡风险约49%(HR=0.516,95%CI 0.272-0.979,p=0.043)。2.4西医组与中医组亚组生存分析在结肠癌亚组中,西医组OS延长了 1.27个月(7个月vs5.73个月,p=0.048),但降低死亡风险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确诊IV期时间≤18个月亚组中,西医组降低了 1.49 倍的死亡风险(HR=2.49,95%CI 1.438-4.31,p=0.001),且中位OS未达到,中医组为5.5个月(p0.001)。2.5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组亚组生存分析中西医结合组可降低男性、≥65岁、左右半结肠、转移器官≥2处、无肝转移者、KPS80分及确诊Ⅳ期时间≥18个月亚组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并延长 OS(p0.05)。3.COX多因素分析3.1单因素分析结果右半结肠发生死亡的风险为左半结肠1.67倍(HR=1.670,95%CI 1.144-2.437,p=0.008),直肠癌发生死亡的风险是结肠癌的0.63倍(HR=0.634,95%C 1 0.440-0.914,p=0.017)。转移器官≥2处者发生死亡风险是只有1处的1.55倍(HR=1.552,95%CI 1.061-2.270,p=0.023)。KPS 评分 80 分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 1.72 倍(HR=2.718,95%CI 1.895-3.899,p0.001)。合并有肝转移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 52.9%(HR=1.529,95%CI 1.079-2.167,p=0.017)。中药暴露时间每延长3个月可降低约56%的死亡风险(HR=0.444,95%C 1 0.340-0.581,p0.001)。西医抗肿瘤治疗可降低死亡风险约45%(HR=0.549,95%CI 0.384-0.785,p=0.001)。3.2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3.2.1总体多因素分析:中药暴露时间及西医抗肿瘤治疗是独立保护因素(分别HR=0.368,95%CI 0.271-0.5,p0.001;HR=0.492,95%CI 0.324-0.747,p0.001),而KPS80分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84,95%CI 1.579-3.599,p0.001)。3.2.2对中西医结合组及中医组人群进行多因素分析:KPS80分依然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14,95%CI1.199-3.058,p=0.007),中药暴露时间、西医抗肿瘤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p0.01)。相对于肝肾不足证、痰湿内蕴证、瘀毒内阻证、气血两亏证及其他证型,脾肾两虚型为独立保护因素(HR=0.478,95%CI 0.298-0.767,p=0.002)。[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在改善无进展生存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与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延长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的趋势,且KPS评分80分可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获益人群的主要特征。3.西医组与中医组比较,总体OS延长1.63个月。亚组分析提示西医组可以延长原发部位在结肠以及确诊Ⅳ期时间≤18个月的患者生存期;中医组在性别、年龄、体力状况、肿瘤负荷、是否合并肝转移等亚组中位生存期与西医组无统计学差异。4.基线特征均齐的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中医治疗,总体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且降低了死亡风险。5.KPS评分80分为独立危险因素,中药暴露时间、西医抗肿瘤治疗以及脾肾两虚证型均为独立保护因素。研究二基于NGS检测ctDNA与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接受中医干预的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tDNA检测,从而探索ctDNA与临床因素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自愿进行ctDNA检测的入组患者进行血样采集,并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的液体活检技术,利用定制的覆盖416个肿瘤相关基因探针的Genese eq One NGS面板进行ctDNA检测。[结果]1.一般资料在38例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受试者中,有24例(63.16%)血浆中检测出肿瘤相关基因,其中年龄≥65岁者15人(39.5%),65岁有23人(60.5%),男性19人(50%),女性19人(50%)。中医证型包括脾肾两虚、肝肾不足、痰湿内蕴、瘀毒内阻、气血两亏。2.血液细胞肿瘤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最常见的前20位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依次为TP53、APC、KRAS、PIK3C A、TOP1、SRC、FBXW7、SMAD4、FLT1、BRAF、ERBB2、MTOR、SMAD 3、POLE、CTNNB1、FAT1、ABCB1、SMAD2、FLT4、GNAS。3.ctDNA突变与预后分析ctDNA高突变组中位OS与低突变组存在明显差异(11.0个月vs 18.5个月,p=0.015)。KRAS突变型的患者较KRAS野生型预后更差(11.0个月vs 18.5个月,p=0.015)。TP53、APC的基因状态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p0.05)。4.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的关系TP53基因突变,在左右半结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56.67%vs 12.50%,p=0.045),在是否合并肝转移中具有统计学差异(66.67%vs29.41%,p=0.022),转移器官数目≥2的患者中突变更多(65.00%vs33.33%,p=0.049),且中医脾肾两虚型患者TP53突变明显多于非脾肾两虚型(78.57%vs33.33%,p=0.017)。APC基因突变,在是否合并肝转移中具有统计学差异(61.90%vs23.53%,p=0.025)。K RAS基因突变,有肝转移的患者高于无肝转移者(47.62%vs17.65%,p=0.048),多器官转移者较单器官转移者发生比例更高(55.00%vs11.11,p=0.006)。[结论]1.在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中,ctDNA突变频率与中医药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2.KRAS突变者预后较差,肝转移、多器官转移的患者KRAS突变较显著。3.左半结肠、肝转移、多器官转移及脾肾两虚证型患者TP53突变比例较高,但未发现TP53与预后的相关性。4.合并肝转移的患者APC突变比例高于无肝转移者,但未观察到APC与预后的关系。
【图文】:

西医,治疗措施,分中心,中西医结合


例迁移至中医组,2例自中医组迁入,4例自中西医结合组迁入。中西医结合组逡逑初始73例,8例迁出,30例迁入。最终形成队列为西医组77人,中西医结合逡逑组95人,中医组82人,各中心入组情况详见图1。中位随访时间,西医组10.逡逑6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13.33个月,中医组9.10个月。中医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逡逑间为2.67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24.6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间逡逑为3.67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19.47个月。三组受试者入组后接受的治疗方法逡逑详见表1。基线特征中,三组BMI、原发部位、确诊IV期时间、病理类型、分逡逑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0>0.05)(具体见表2-表5)。逡逑53逡逑

生存曲线,中西医结合,西医,中医


通过对总体PFS进行分析发现,西医组PFS邋5.4个月,中西医结合组6.13逡逑个月,,中医组5.13个月(p>0.05),两两比较各组间死亡风险未见明显统计学差逡逑异(;?>0_05)。(见表邋6、表邋7、图邋2)逡逑逦表6总体无进展生存期结果逦逡逑西医组逦中西医结合组邋中医组邋合计逡逑入组例数逦77逦95逦82逦254逡逑死亡例数逦54逦70逦54逦178逡逑删失例数逦23逦25逦28逦76逡逑一年生存率逦26.96%逦22.64%逦26.99%逡逑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逡逑Q、逦5.4逦6.13逦5.13逡逑(月)表7总体PFS风险比逡逑HR(95%置信区间)逦p值逡逑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逦0.972(0.813-1.162)逦0.7585逡逑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逦0.981(0.687-1.4)逦0.9138逡逑中医组与西医组逦0.99(0.677-1.448)逦0.9579逦逡逑Product-Limit邋生存估计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飞涛;欧阳为相;姚杜鹃;;妊娠合并晚期结直肠癌1例并文献复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5期

2 何萍;;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19年19期

3 侯玲;刘静;刘云鹏;;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现状及生存获益人群的探索[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年01期

4 韦柳霞;张玉梅;;晚期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9年01期

5 王鹏;何慧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年24期

6 王雪;高宏;张惠子;;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分析[J];山西中医;2018年10期

7 余志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36期

8 蒋来;周琴飞;邱彭年;付志璇;杨永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年04期

9 李玉梅;刘静;赵福友;周争光;吴穷;;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3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10 陈军;崔书中;唐鸿生;方志远;陈祖龙;阮强;彭荣祥;;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向东;沈锋;陈城豪;潘海强;郁峰;都志军;崔q 辉;;中药三仙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何文婷;樊玉祥;张洪亮;;晚期结直肠癌湿热内蕴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许卫东;;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2015年

4 杨燕霞;华云旗;云文秀;毋永娟;袁海清;;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5 郭桂芳;夏良平;张蓓;姜文奇;丘惠娟;刘茂珍;胡丕丽;陈徐贤;周菲菲;;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53例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6 张露露;郭中宁;杨宇飞;;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析及定性研究[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梁军;刘自民;;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黎治平;;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与中医治疗[A];江西省第四次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新进展研修班资料汇编[C];2015年

9 陈丰;;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哲海;;晚期结直肠癌时间化疗的研究概况[A];山东省第七届肿瘤化疗会议暨首届“CSCO—山东”肿瘤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柳楠;301医院片仔癀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取得积极成果[N];闽南日报;2019年

2 首席记者 唐闻佳;晚期结直肠癌国产新药获准上市[N];文汇报;2018年

3 于海玲;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效果引起关注[N];科技日报;2008年

4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李进;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期待更多选择[N];健康报;2015年

5 靖九江;国际最新研究结果表明FOLFOX4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明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薛原;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更重视药物治疗[N];健康报;2012年

7 记者 于娟;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向精准发展[N];中国医药报;2016年

8 衣晓峰 孙理;中晚期结直肠癌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海玲;尼妥珠单抗可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记者 徐宜忠;“养料”断供“饿死”肿瘤[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郝腾腾;中医药治疗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前瞻队列研究及与ctDNA相关性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2 郑航;Avastin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预测因素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徐建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的预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4 沈虹;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玉丹;新型抗CD133x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锵;TOMIRI和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冯玉萍;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林先勇;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4 任征;Ki-67在不同原发部位晚期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徐钰莹;真实世界68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特征与基因突变动态趋势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王丽;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7 李玉涛;单中心局部晚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临床疗效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4年

8 郝洁;祛邪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优劣势病例特点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9 黄明月;三种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露露;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析及定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1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1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