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张景岳应用熟地的规律及其现代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8:13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以《景岳全书》中有关熟地的论述及应用为研究对象,并查阅文献,结合自身思考,对熟地的功效进行全面阐释,探求景岳运用熟地的配伍规律、炮制特点及剂量剂型,结合熟地现代药理、临床研究以及导师沈钦荣教授运用熟地的学术思想和验案举例,提出临床运用熟地的新思路。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古今医家对熟地的认识及应用。2.本文主要对张景岳运用熟地的经验进行研究。(1)找出并分析《景岳全书》中含熟地方剂的分布及主治;(2)分析、总结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熟地功效的认识,了解景岳的制方思维;(3)建立数据库,找出《景岳全书》中熟地配伍的常用药,探求景岳运用熟地的配伍规律;(4)分析《景岳全书》中熟地的炮制特点、剂量、剂型;3.(1)查阅文献,了解熟地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包括熟地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2)分析现代医家对熟地的应用,以及导师沈钦荣教授运用熟地的学术思想和验案举例,提出临床运用熟地的新思路。结果1.张景岳将熟地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中,随证配伍,灵活运用。2.张景岳将熟地的功效总结为益真阴(填骨随)、守神散(滋阴养血安神)、降火升(滋阴降火)、镇躁动(滋阴回阳)、缓刚急(滋阴缓急)、制水泛(补精行水)、归真气(补肾精充元海)、厚肠胃(补脾养阴)8个方面。3.《景岳全书》中熟地配伍的常用药物依次为甘草、当归、人参、芍药、山药、枸杞、杜仲……。熟地配人参,气血双补;熟地配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配芍药,补血养血;熟地配柴胡、升麻,滋阴发汗;熟地配肉桂、附子,补阴回阳;熟地配枸杞,益精填髓;熟地配山茱萸,补肾摄精;熟地配茯苓,补阴泄浊;熟地配干姜,补阴温中;熟地配甘草,调和诸药。4.熟地药性平和无毒,对于临床急、重、顽固疾病,只要认证确凿,可多用、重用,但亦不能盲目生搬硬套,熟地易伤脾胃阳气,助湿生痰。用熟地主要是取其“静重之妙”,若无中寒而呕、脾虚气滞、气滞血淤、经络壅塞者,均无需炮制。熟地可应用于汤剂、丸剂、丹剂等剂型中,应用灵活。5.熟地含苷类、糖类、有机酸、氨基酸、无机元素等,其中多糖、5-羟甲基糠醛、Fe元素等起主要药理作用,熟地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衰老、抗疲劳、益智、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系统、造血、抗骨质疏松等。6.后世医家对景岳方的应用颇多,如左归丸、大补元煎、金水六君煎、玉女煎、五福饮等;在骨关节炎中,熟地的应用十分普遍,熟地与各药物配伍,能有效的治疗临床各虚实夹杂型病证。结论1.《景岳全书》中对熟地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张景岳不仅将熟地运用于虚证中,还将其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等多种疾病中,且疗效甚好。2.熟地为骨关节病中的常用药,合理的配伍可使患者药到病除。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义桂;;辛温解表方剂中药物配伍规律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2 章健;辛温与苦寒药配伍规律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3 陈健民;张仲景用大黄配伍规律刍议[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11期

4 关德生;;祛湿剂配伍规律探讨[J];青海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5 欧林德;;仲景制方阴阳配伍规律初探[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陈国华;;山药之配伍规律——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札记[J];山西中医;1989年03期

7 王琦;;试析仲景运用杏仁的配伍规律[J];吉林中医药;1989年01期

8 徐克昌;;中药与畜病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1989年01期

9 张志华;;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J];陕西中医函授;1982年03期

10 杨晓丽;秦竹;;焦虑症中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进;;经方中附子的配伍规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2 顾严严;樊巧玲;;治疗痤疮的古今方剂之配伍规律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谭晓梅;;经方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及二次开发的研究[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13年

4 郁清琳;张洪来;;原穴配伍规律的探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叶进;;经方中茯苓的配伍规律[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展照双;王加锋;;天冬配伍规律研究[A];'2012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司银楚;李宇航;谢春娥;;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的药性与药效相关的基础研究[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占东;苗德根;司银楚;;中医复方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晓杰;;荨麻疹方药配伍规律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10 徐晓东;何赛萍;;肝病的虚实标本方药配伍规律[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衣晓峰邋陈光;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被揭开[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衣晓峰邋通讯员 陈光;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获动物实验支持[N];健康报;2007年

3 牛欣 朱庆文;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规律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景盛;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数据挖掘方法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宋小莉;基于“OD-IM-RD”模式的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明平;通脉口服液配伍规律及有效组份新复方药效学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许爱华;枳实、枳壳的应用及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谢臻;大承气汤方药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王加锋;天冬药性及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胡轩铭;不同留针时间和进针次序调节大鼠胃运动差异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马艳春;麻黄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王治平;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冰涛;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广操;张景岳应用熟地的规律及其现代运用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童远明;含海洋中药补益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陈明村;张仲景运用栀子的方证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叶丽君;近十年治疗痹证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欧娟;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娄琳丽;基于文献的熟地黄—附子药对配伍规律及应用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李弼荣;基于期刊类文献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癃闭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林佩莉;《伤寒论》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谭惠珊;天麻治疗中风病处方及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敏;活血祛瘀剂选药配伍规律纵横谈[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23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3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