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心率变异性的中医气功入静调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3:57
【摘要】: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大学生在“安静状态-焦虑作业-气功入静/端坐安静状态”三个阶段下的心率变异性及情绪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实验对象的自主神经活动调控过程、特征及差异,探讨气功入静的调心机制,为气功入静锻炼寻求科学的支持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在专业的气功老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气功调心入静锻炼,每晚8:40-10:00跟随老师的指导语进行入静训练,20分钟为1节,每节间隔5分钟,每周5次,连续训练2个月;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2个月。2个月后,采用美国Biopac公司16通道多导生理记录仪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分别测试两组实验对象在“安静状态(5min)-焦虑作业(5min)-气功入静/端坐安静状态(5min)”三个阶段下的心率变异性和情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个月后,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心率变异性的差异:(1)时域指标:(1)在安静状态和焦虑状态下,实验组的RMSSD、PNN50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2)在实验组气功入静、对照组端坐安静的状态下,实验组的RMSSD、PNN50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配对样本T检验中,实验组在入静下的RMSSD、PNN50值较焦虑状态和安静状态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功入静下的RMSSD值较前两个阶段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的RMSSD、PNN50值较前两个阶段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频域指标:(1)在安静状态和焦虑状态下,实验组的VLF、LF、LF/HF值低于对照组,H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焦虑状态下,实验组的VLF值较安静状态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LF、LF/HF值较前升高,HF值较前降低,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第二阶段的VLF值较安静状态升高(P0.05),LF值较前升高,HF、LF/HF值较前降低(P0.05)。(3)在实验组气功入静、对照组端坐安静的状态下,两组的VLF、LF、LF/HF值均较前两个阶段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F值较前上升,对照组HF值较前下降,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配对样本T检验中,实验组在气功入静下的VLF值较焦虑状态显著降低(P0.01),且入静后的LF值低于安静状态(P0.05);对照组的VLF值在第三阶段较第二阶段显著降低(P0.01),LF、HF、LF/HF值较前两个阶段降低,三个阶段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2.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得分变化,分析两组在不同条件下情绪状态的差异:组内比较发现,实验组在焦虑任务中焦虑水平增高,在气功入静后S-AI、T-AI得分较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S-AI、T-AI得分三个阶段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三个阶段中的迷走神经张力维持着较高的水平,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强,提示与未练功的普通大学生相比,气功入静锻炼者在调节心神、保持健康稳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实验组在气功入静后的VLF、LF、LF/HF值较前降低,HF、RMSSD、PNN50值较前升高,提示气功入静有利于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持机体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迷走神经的动态平衡,此亦证明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宰作用,气功调心可加强神对生命活动的调控能力,使机体身心状态达到阴阳平衡。3.实验组在气功入静后焦虑水平较前显著降低,提示气功入静有利于改善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对于安定心神、调和情志具有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宪芳;张才根;;认清当前气功形势 正确对待气功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建立涟钢气功科学研究会的思考[J];涟钢科技与管理;1995年02期

2 张海波;;气功的“名义”[J];中医健康养生;2018年03期

3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9年09期

4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9年15期

5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9年17期

6 林书立;;说说“儒家气功”[J];武当;2017年11期

7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6年23期

8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7年11期

9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J];现代养生;2017年21期

10 魏玉龙;;中医气功学学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君;;在"首届哈佛国际医学气功与太极论坛”上的首席主旨发言[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2 张洪生;;把养生气功作为发展医学气功的先导[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3 黄健;;中医气功学教材建设的回眸、展望与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4 雒成林;;试论中医气功学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医学术体系中的地位[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新;;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雒成林;;摩崖石刻“捧灯照(反)岸”蕴含的气功学思想探析[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刘刚;;推动中医气功进社区防治结合助力大健康[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8 高伟鸣;;浅谈气功修炼中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9 常进茹;;甘肃省中医气功学教学现状与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卫东;;中医气功学与催眠心理学[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6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黄蓓;正本清源 推动中医气功健康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2 黄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气功: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魏敏;现代科学让中医气功不玄妙[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健;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5 记者 吴潇湘;中医气功学近十年首次培训师资[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高德 高德哲学与医学网 付兰英 包头市第四医院;探讨中医“气”的哲学实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鹏;以《宋高僧传》为线索的佛家气功功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左晓柳;基于心率变异性的中医气功入静调心机制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高迎杰;郭林气功锻炼对康复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跟踪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26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6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