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从脾论治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探索从脾论治的最佳适应证。材料与方法:结合“脾虚生痰”所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从脾论治”疗效机制及规律研究的“973”课题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从脾论治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疗效评价指标的基础条目池,包括西医疾病、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三个二级指标下的全部条目。采用2013年0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多中心、盲法、随机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并从脾论治的160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予益气健脾和血祛痰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的从脾论治法,干预12周。删除脱落患者7例,进入统计的患者共153例,根据心绞痛有效率这一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将条目池中全部条目作为检验变量,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指导意义的条目作为自变量,从脾论治是否有效作为因变量,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从脾论治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并探索从脾论治的最佳适应证。结果:1.对从脾论治法干预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检验变量为基础条目池的全部条目,单因素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条目包括:西医疾病指标: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平均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平均硝酸甘油用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心电图;中医证候指标: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肢体沉重、头重如裹、面色无华、脘痞、纳呆;生存质量指标: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2.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作为自变量,从脾论治有效无效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脘痞、心绞痛稳定状态这五项指标为有意义的自变量(P0.05)。3.可得出从脾论治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疗效的判别公式“Logit(P)=-1.625-2.039×x_1-0.586×x_2-0.813×x_3+1.116×x_4+2.065×x_5”。其中,x_1为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等级:无=0,1次/周=1,1~2次/周=2,3~6次/周=3,1~3次/日=4,≥4次/日=5;x_2为高密度脂蛋白等级:≤35.22mg/dL=1,35.22~70.14mg/dL=2,70.14~105.06mg/dL=3,105.06~139.98mg/dL=4,139.98~174.90mg/dL=5,≥174.90mg/dL=6;x_3为血同型半胱氨酸等级:≤8.97μmol/L=1,8.97~17.83μmol/L=2,17.83~26.69μmol/L=3,26.69~35.55μmol/L=4,35.55~44.41μmol/L=5,≥44.41μmol/L=6;x_4为脘痞等级:无=0,轻度=1,中度=2,重度=3;x_5为心绞痛稳定状态等级:1分=1,2分=2,3分=3,4分=4,5分=5。ROC曲线分析可得临界值为1.474。结论:1.从脾论治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的疗效评价核心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5个条目,即西医疾病: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中医证候:脘痞;生存质量:心绞痛稳定状态。2.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从脾论治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脘痞程度和心绞痛稳定状态。3.从脾论治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的最佳适应证包括:心绞痛平均发作1次/周,高密度脂蛋白≤35.22mg/dL,血同型半胱氨酸≤8.97μmol/L,脘痞重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得分1分。4.临床可使用logistic判别公式“Logit(P)=-1.625-2.039×x_1-0.586×x_2-0.813×x_3+1.116×x_4+2.065×x_5”中Logit(P)是否大于1.474来预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从脾论治的有效性,其中x_1为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等级,x_2为高密度脂蛋白等级,x_3为血同型半胱氨酸等级,x_4为脘痞等级,x_5为心绞痛稳定状态等级。
【图文】: 无用药后疗效评价记录) 2014-0无用药后疗效评价记录) 2014-0无用药后疗效评价记录) 2014-0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均为 0 2013-1153 例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可达 74.表 6 153 例患者心绞痛有效率例 比例(%)有效 114 74.51无效 39 25.49合计 153 100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登指数最大值为 0.529,临界值为 1.474,敏感度(Se) 89.7%,,可见判别式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佳,判别式计患者从脾论治有效,且判别结果越大可能性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婧娴;胡思荣;;红参五子丸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脾肾阳虚型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年14期
2 匡湘平;张正元;;张正元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04期
3 孔德昭;吕美君;张哲;王洋;刘悦;刘光辉;陈雪娇;杨关林;;运用德尔菲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中医证候计分表》条目筛选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5期
4 邢冬梅;牟玮;张俊华;商洪才;张伯礼;;有效性试验核心结局测量指标简介及启迪[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4期
5 吴振强;王杨;李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3期
6 于薇;张艳;;论从脾论治心悸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刘燕凤;杨志新;徐斌;;血管性痴呆中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8 王海军;李郑生;;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8期
9 敖慧;彭成;邓青秀;;参术胶囊对脾虚胃癌小鼠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上游基因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年07期
10 王列;张哲;马帅;王建华;张健;杜鹃;杨关林;;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伟;蓝芳;谢永祥;;分阶段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探讨[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岩岩;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脾虚痰浊AS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作用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晶;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马铁明;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老龄大鼠模型心、脑组织中mtDNA缺失、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补益脾胃方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晶;基于文献脾“运代五脏”创新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名波;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泄泻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陈与知;健脾清通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626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2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