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咽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17 08:48
【摘要】:目的:通过“利咽开窍”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咽期患者,比较其临床疗效,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后吞咽障碍咽期标准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单盲设计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32例,最终完成60例,脱落4例。试验组采用“利咽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内科基础医学疾病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周日休息,共3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检查法(SSA)的评分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治疗前后2组的组内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和SSA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经t检验(t=11.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SSA试验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经t检验(t=53.5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经t检验(t=7.9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SSA试验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经t检验(t=13.1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2)治疗后2组的组间比较:洼田饮水评分显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t=-2.39,P=0.02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A试验评分显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t’=-16.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6%),经秩和检验(Z=-2.020,P=0.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中风后吞咽障碍咽期的治疗当中,“利咽开窍”针法和常规针刺技术皆有疗效,能够改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级以及SSA的评分。(2)采用“利咽开窍”针法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以及SSA评分,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更为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6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迎春;王海泉;;舌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85例(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5年04期
2 魏海棠;彭涛;杨丹;杨s,
本文编号:2630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306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