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蒋宝素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23:3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搜集蒋宝素编撰的医书以及实地考察,从蒋宝素的生平事迹、医著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用药特点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整理、分析研究,以期对蒋宝素的医学思想及临证特色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弥补这方面研究欠缺,为临床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收集: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医家著作、古籍等文献资料,并对其中有关蒋宝素的论述及医案进行收集。2.综合研究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信息学、中医各家学说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了解蒋宝素所处的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并总结蒋宝素学术思想的源流、理论特点、临证经验、用药特色。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蒋宝素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并进行分析讨论,以求从客观的角度对蒋宝素的用药特色和规律进行阐发和诠释。结果:蒋宝素的学术经验:1.遵经崇古,师古不泥。蒋宝素极为重视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他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经常会将经典理论与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相联系,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是将历代医家的观点与经典论述贯穿起来,并以经典为宗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后世医家的观点进行思辨,且不拘泥于恪守古训,对自己所创或家传的方剂结合医案和经典理论进行分析和灵活应用。2.撷取各家、旁参史料。蒋宝素通读各家医著,取其所长而兼收并蓄。对于历代名家如孙思邈、张元素、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王肯堂、张景岳、喻嘉言等众多医著医论,蒋宝素都有进行采撷和思辨。此外,蒋宝素还会引用经史中记载的相关医案或论述来开阔眼界、学习思考。3.师法仲景,灵活运用。蒋宝素对张仲景的评价非常之高,常采用六经辨证的辨证方法,对于经方的运用得心应手。同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常常与时方或家传自拟方结合应用,师古而不泥古。4.急挽危证,善推预后。蒋宝素接诊病人中一部分是急危重症,此类病人中多数皆属不治,但蒋宝素仍仔细审查病情,勉为拟方,冀其百一。而其余可治者,则当仁不让,诸法并用,尽心尽力,急挽危证。另外,蒋宝素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病情的演变或者随着治疗的进展,提前推测出后续方药的调整。5.论治痰喘,不离脾肾。蒋宝素提出痰实为津液、精血所化,若一味将其视为病邪而攻逐,最终耗伤的恰恰是自己的津血;而喘证有三种原因:一、先天不足,肾气亏虚;二、饮食不节;三、风寒所袭。此痰喘二证的治疗都可以从脾肾入手。6.倡言伏邪,提出创见。蒋氏突破了只有寒邪才可伏的思维束缚,提出了伏湿、伏热、伏暑,言前人之所未述,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伏邪理论。7.论证关格,考辨人迎。对历代医家都没有弄清楚的关格、人迎进行了考辨,确定人迎位于喉颈部,关格与呕吐、反胃、噎膈有着相同的病机8.安不忘危,养生调摄。在治疗得到胜利或阶段性成果时,蒋宝素并不会掉以轻心,告诫病人要安不忘危,即使病愈也要注意身体。尤其对于情绪的调摄。临证特色:1.剂型灵活,并行不悖。对于不同类型的病人,以及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蒋宝素对剂型会做出相应灵活而多样的选择和调整。2.辅料叠丸,炮制讲究。蒋宝素对于药物的炮制也十分重视,他在不同的医案中针对不同的患者也会对药物注明不同的药物炮制加工要求,并有许多特殊用法。3.煎服方法,各有不同。为了使药效充分发挥以达到更好的疗效,除了对辅料和炮制讲究外,蒋宝素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结论:蒋氏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学问深邃。遵经崇古、兼收各家、师法仲景、重视脾肾、提出伏邪创见是蒋氏的学术经验。临床诊疗中治疗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中风、伏邪、痰证、喘证等见解深邃,用药颇具特色,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都博大精深,非常值得研究与学习。
【图文】:
42图 2 关联规则网络设置最低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60%,得出高频药物二阶关联规组为“茯苓-泽泻”、“当归-白芍”、“茯苓-山药”。结果见表 3。表 3 二阶关联规则项 前项 支持度百分比 置信度百分比 增益苓 泽泻 18.035 90.345 1.912归 白芍 15.299 80.488 2.172苓 山药 17.786 76.224 1.613甘草 半夏 25.746 74.396 1.704夏 陈皮 21.144 74.118 2.879苓 陈皮 21.144 73.529 1.556甘草 陈皮 21.144 72.941 1.67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
本文编号:2638278
【图文】:
42图 2 关联规则网络设置最低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60%,得出高频药物二阶关联规组为“茯苓-泽泻”、“当归-白芍”、“茯苓-山药”。结果见表 3。表 3 二阶关联规则项 前项 支持度百分比 置信度百分比 增益苓 泽泻 18.035 90.345 1.912归 白芍 15.299 80.488 2.172苓 山药 17.786 76.224 1.613甘草 半夏 25.746 74.396 1.704夏 陈皮 21.144 74.118 2.879苓 陈皮 21.144 73.529 1.556甘草 陈皮 21.144 72.941 1.67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伟;;晚清名医蒋宝素的名、字、号解诂[J];中医药文化;2012年05期
2 乔洪华,朱勇;蒋宝素生卒年代初考[J];中华医史杂志;2002年02期
3 朱良春 ,沙一鸥;缅怀蒋宝素先生——广泛征集遗文遗物,探访后裔传人[J];江苏中医;1991年08期
4 朱良春;朱步先;;试析蒋宝素对奇经八脉学说的应用[J];中医药研究杂志;1985年Z1期
5 朱良春;朱步先;;蒋宝素治痢要案辨析[J];江苏中医杂志;1982年02期
6 朱良春;朱步先;;谈蒋宝素治痰饮[J];中医杂志;1982年02期
7 朱良春;徐慎庠;;蒋宝素先生学术成就及其生平[J];中医文献杂志;2016年02期
8 陈跃来,张天嵩;蒋宝素治疗哮喘特色浅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王佳慧;巫玉童;朱长刚;;《问斋医案》血证诊疗思路刍议[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10 陈道瑾;;晚清镇江名医蒋宝素[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苏;清代镇江的私家刻书[N];镇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倍齐;清代医家蒋宝素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3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382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