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30 14:14
【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疗法的治疗机理,以期形成确切有效的临床治疗规范。方法本课题选取鄂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符合诊断的KOA患者60例,采用单盲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隔姜灸电针治疗组、普通艾灸电针治疗组、常规电针对照组三组(每组各20例)。隔姜灸电针治疗组在常规电针(取穴: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穴、内膝眼)治疗同时进行膝关节隔姜灸,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4周。普通艾灸电针组在常规电针治疗同时合普通艾灸盒艾灸,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4周。常规电针对照组按常规选穴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将三组分别命名为A、B、C组,三组针刺得气后均接电针(疏密波2~100 Hz、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三组治疗前后进行VAS,Lysholm量表、WOMAC表统计以判定临床疗效,并于患者结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VAS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_A、p_B、p_C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三种治疗方式对改善疼痛均有作用。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差值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相比,p=0.0130.05,有明显差异,A组与C组相比,p=0.027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隔姜灸配合电针在改善疼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艾灸结合电针及常规电针法。2.Lysholm量表:三组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经t检验,p_A=0.001、p_B、p_C均小于0.001,有明显差异,证明A组与B、C组在提高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面均有效果。比较三组Lysholm评分差值,经两两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020.05;A组与C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01;B组与C组比较无差别,p=0.0660.05。有理由认为A组在提高Lysholm评分方面明显优于B、C组。3.WOMAC量表(1)疼痛指数:三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_A、p_B、p_C均0.001,差异显著,说明三种治疗方式对改善疼痛均有作用。治疗前后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差值经统计学分析,经两两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140.05;A组与C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370.05;B组与C组的差值有差别,p=0.0230.05。证明A组在降低WOMAC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B、C组,且B组优于C组。(2)僵硬指数:三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僵硬指数经统计学分析,P_A=0.003,P_B0.001,P_C=0.002,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三种治疗方式对改善关节僵硬均有效。治疗前后三组患者WOMAC僵硬指数差值经统计学分析,经两两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340.05,A组与C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290.05,B组与C组的差值无差别,p=0.0760.05。说明A组在改善僵硬方较B、C组更有优势。(3)膝关节活动度: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活动度比较,p_A=0.001、p_B0.001、p_c=0.00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三种治疗方式对改善关节活动度均有效。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膝关节日常活动度差值经两两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130.05,A组与C组患者的差值有差别,p=0.0250.05,B组与C组的差值有差别,p=0.0190.05。说明A组在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方较B、C组效果更佳,且B组效果优于C组。4.有效率: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4.73%、84.21%、77.78%,X~2=4.72,p0.05,A组有效率高于B、C两组,有理由相信在提高疗效方面,隔姜灸配合电针较普通艾灸结合电针、常规电针疗效更好。本次纳入样本共60例,均完成4周治疗疗程,在有效率统计环节,由于患者个人原因,A组有1人,B组有1人,C组有2人未能完成复诊。5.安全性指标:在安全性相关指标,三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尚未发现异常,提示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具有安全性。结论通过观察发现,隔姜灸配合电针、普通艾灸配合电针、常规电针治疗对KOA均有一定治疗作用,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KOA疗效较普通艾灸及常规电针治疗更优。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宗泽;;隔姜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28期

2 黄钊云;梁巧梅;莫清梅;;改良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年10期

3 都吉雅;徐海霞;;蒙医隔姜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及蒙医护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年05期

4 张小文;;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12期

5 黄海屏;李红坤;雷雨利;;改良隔姜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鼻渊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24期

6 易晓灵;董燕;魏冬菊;;隔姜灸治疗服阿卡波糖后胃脘胀痛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年04期

7 刘春云;李俊义;雷华;;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40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06期

8 蔡舒航;;扬刺配合按压式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3期

9 孙建兵;;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杨海泉;;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病63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素平;;隔姜灸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38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丁小波;;洁肠液保留灌肠结合隔姜灸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徐丽华;;隔姜灸治疗面瘫体会[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4 朱晓平;;隔姜灸临床应用及研究综述[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5 倪斐琳;张丽萍;胡珊珊;;隔姜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A];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6 倪斐琳;张丽萍;胡珊珊;;隔姜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7 粟漩;曹雪梅;;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5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乔纯礼;;隔姜灸法治疗颈椎病54例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红波;熊飞;程力;丁艳琼;Q描,

本文编号:2645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45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