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解决排卵障碍这方面。肾虚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之一,故治疗用补肾活血法,补肾为主,兼活血化瘀。通过本Meta分析,系统评价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中医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循证依据和诊疗思路。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整理和统计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中的中药,归纳补肾活血法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和方剂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由2位检索人员查阅2003年-2017年国内外期刊,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中心对照试验注册库、MEDLINE、EMBASE,中文关键词:“补肾活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英语关键词:“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shenhuoxu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关于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文献检索过程,绘制PRISMA研究流程图。使用Excel设计数据采集表,收集原始随机对照试验的具体数据,生成纳入文献特征表。为纳入文献的中药建立数据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本为依据,规范药名,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单元,出现赋值为1,没有出现赋值为0。运用RevMan5.3,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进行异质性检验。运用Stata13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GRADEpro3.6.1生成GRADE证据概要表。采用SPSS20.0进行频数统计,得出最高频数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等资料,再将中药作为观测变量,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等作为分类变量,进行离差平方和聚类,生成聚类树状图。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了 34篇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设计方面,34篇纳入文献都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方法方面,34篇文献中有17篇提到随机数字表法(50.0%),只有1篇用隐匿法(2.9%),但没有具体描述详细的方法,增加了选择性偏倚的可能。盲法应用方面,34篇文献没有一篇描述受试者与研究者的盲性和与评估者的盲性(双盲)(0%)。结合偏倚风险百分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虽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没有明显高危的偏倚风险,但存在许多不确定风险,如随机方法不明确,盲法缺乏描述等。34篇纳入文献的西医诊断标准,除了 3篇选用201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标准(8.8%),其余31篇均选用2003鹿特丹标准(91.1%)。有中医肾虚血瘀证型诊断标准的文献有21篇(61.8%)。34篇纳入文献,皆有详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00%)。34篇纳入文献,都没有样本含量估算的描述。在样本含量方面,单组超过60例样本的有6篇(17.6%)。单组在30和60例样本之间的文献有27篇(79.4%),单组少于30例样本的文献只有1篇(2.9%)。其中以单组30-40例样本的文献最多,有18篇(52.9%)。34篇纳入文献,治疗时间以3个周期(3个月)为主,共25篇(73.5%)。提到随访时间的文献有5篇(14.7%)。34篇纳入文献,33篇文献(97.1%)做了受试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衡性的比较,1篇(2.9%)没有提及可比性。34篇文献中有3篇描述了不完整的研究结果报告(8.8%)。34篇文献,除治疗组选用中药补肾活血法(CHM)这一共性之外,采用了不同的干预措施。9篇文献是中药对照西药的临床研究,占总数的(26.5%)。其中,CHM对照促排卵药有2篇(5.9%),CHM对照达英-35有7篇(20.6%)。25篇文献是中西药对照西药的临床研究,占总数的(73.5%)。CHM加促排卵药对照促排卵药有8篇(23.5%)。CHM加达英-35对照达英-35有7篇(20.6%)。CHM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照改善胰岛素抵抗药有3篇(8.8%)。CHM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照达英-35有2篇(5.9%)。CHM加促排卵药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照促排卵药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有1篇(2.9%)。CHM加促排卵药加达英-35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照促排卵药加达英-35加改善胰岛素抵抗药有1篇(2.9%)。CHM加常规治疗对照常规治疗有3篇(8.8%)。本Meta分析共统计了 12个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FSH、LH、LH/FSH、E2、PRL、T、卵巢体积、卵泡数目和BMI。其中,存在较大异质性的结局指标有5个(41.7%),包括FSH、E2、T、卵巢体积、卵泡数目。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结局指标有10个(83.3%),包括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9.3%,对照组71.3%)、排卵率(治疗组68.1%,对照组57.0%)、妊娠率(治疗组51.7%,对照组30.4%)、LH(SMD-0.55,95%CI[-0.74,-0.37])、LH/FSH(SMD=-0.45,95%CI[-0.68,-0.23])、E2(SMD=0.34,95%CI[0.04,0.64])、PRL(SMD=-0.27,95%CI[-0.46,-0.08])、T(SMD=-0.63,95%CI[-0.91,-0.36])、卵月巢体积(MD=-1.85,95%CI[-3.13,-0.56])、卵泡数目(MD=-1.64,95%CI[-2.63,-0.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结局指标有2个(16.7%),FSH和BMI。有2个结局指标(16.7%),排卵率和E2,中药亚组和中西药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药治疗比单纯中药治疗效果好。34篇文献中有13篇描述了不良反应事件,做出了安全性评价(38.2%),合并OR=0.26,95%CI[0.12,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对12个结局指标和安全性,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因研究的局限性(偏倚风险),不精确性(随机误差),不一致性,发表性偏倚,降低了证据的评分,GRADE做出的推荐强度以中低等为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本为依据,规范中药命名,收集性味、归经和功效等相关因素,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对27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补肾活血法治疗所选用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中药使用频率前15位,依次为:菟丝子82.4%、当归79.4%、熟地64.7%、川芎50.0%、枸杞子50.0%、淫羊藿50.0%、桃仁44.1%、红花41.2%、女贞子41.2%、山茱萸38.2%、白芍38.2%、赤芍38.2%、丹参35.3%、杜仲35.3%、香附35.3%。中药四气五味前5位,依次为甘50.7%、苦43.5%、辛40.6%、温33.3%、平26.1%。中药归经前3位,依次为:肝68.1%、肾49.3%、脾37.7%。中药功效前10位,依次为:活血化瘀34.8%、调经止痛23.2%、补肝肾21.7%、通淋利水18.8%、健脾养胃14.5%、温经散寒14.5%、温补肾阳14.5%、补气益气13.0%、清热解毒13.0%、理气行气11.6%。采用SPSS20.0进行系统聚类,69味中药若以欧氏距离的平方12标准,分成六类,包括补肾阳药、补肾阴药、活血化瘀药、活血通络药、理气祛湿药、补气温阳药。若按欧氏平方距离20标准,能归纳成三组。分别是补肾药、活血药、理气和补气药。结论:通过对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34篇文献共2768例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补肾活血法治疗PCOS相对西药治疗在10个结局指标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优势。10个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LH、LH/FSH、E2、PRL、T、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其中在排卵率和E2两个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相对单纯中药,治疗效果较佳。Meta分析表明了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证据。通过对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69种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发现中药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药性以补益药,理血药和理气药为主。该69种中药,按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补肾,常用药有菟丝子、熟地、枸杞子,代表方剂是归肾丸。第二组是活血,常用药有当归、川芎、红花,代表方剂是桃红四物汤。第三组是理气和补气,常用药有党参、甘草,理气代表方剂是柴胡疏肝散。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年34期
2 吴鹏;赵开雷;郝维敏;井水;;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年01期
3 孙海燕;;延伸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干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年01期
4 刘蕾;郭志利;;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08期
5 陈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具体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3期
6 李昕;;多囊卵巢综合征心理问题及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年03期
7 王雪;赵敏;连小龙;刘景楠;韩涛;;不同方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实验研究概述[J];山西中医;2019年03期
8 宋传鹏;李天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年08期
9 梁叶萌;黄礼云;;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诊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30期
10 雷少华;刘丽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楠;李安迪;蒋葭葭;张璐;孙玉洁;;利用出生后雄激素诱导法建立食蟹猴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包敏;;“多囊卵巢综合征”无需谈之色变[A];广州市第十届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6年
3 戴蓓蓓;周毓青;张珏华;邱冬;赵蔚;;不同临床表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三维超声特征分析[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贾莉婷;荣守华;李肖甫;孙琳;;来曲唑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管群;曲军卫;吴效科;王勇;侯丽辉;曲军卫;王勇;许培;金佳丽;;不同表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代谢的差异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淑云;;多囊卵巢综合征[A];贵州省生殖医学与遗传学分会2010年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立业;刘娟;孙博;毛璇;胡卫红;颜贤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浆代谢变化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高玲玲;张园;崔毓桂;刘嘉茵;;脂连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联的荟萃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建英;;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朱依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进展[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蔡氏妇科分基地;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N];上海中医药报;2019年
2 孔静;多囊卵巢综合征令“女人味”打折扣[N];中国人口报;2019年
3 记者 衣晓峰;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有新思路[N];健康报;2018年
4 沈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策略[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俞瑾;以“女性生命网络调控观”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6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傅晓英;数据在左 逻辑在右[N];健康报;2017年
7 河南中医药大学 谢文英;保胎汤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继发不孕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8 北京朝阳医院 刘姗 李媛 特约记者 杨舒玲 整理;如何帮“多囊”女性怀上宝宝[N];健康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京京;对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缓解不孕不育[N];健康报;2017年
10 通讯员 衣晓峰 陈京京 记者 李丽云;两项重大成果破解多囊卵巢综合征难题[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易感基因相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季霖(Kwai Lam);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Meta分析及方药特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杨洁;miR-133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D];南华大学;2019年
4 邓宇周佳;肠道菌群失调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5 王颖;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杨意;miRNA-320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7 黄纯慧;加味苍附导痰汤联合优思明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杨月莲;肠道菌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9 郭庆军;多囊卵巢综合征共病情绪障碍的内分泌代谢特点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10 林圣朝(Scott Ling);加味五苓散联合针灸对肾虚痰瘀型多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芳;壮医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万彦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5OHD水平与IVF/ICSI-ET早期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高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魏倍倍;加减苍附导痰丸联合西药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李新聪;加味清经散联合达英-35治疗肝经郁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黄军铭;促卵养膜方联合西药对肾虚血瘀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麦小琴;多囊卵巢综合征人体测量学特征及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夏曦;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9 韩圆圆;隔药灸合针刺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邱雪凤;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中药干预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
本文编号:
265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