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肾活血法中药方剂及中成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价,为益肾活血法中药方剂或中成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期刊论文(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SCI数据库。中文以“益肾活血”、“补肾活血”、“温肾活血”、“滋肾活血”、“固肾活血”、“养肾活血”、“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中西医结合”为检索词;英文以“Bushen Huoxue”、“Yishen Huoxue”、“Yangshen Huoxue”、“Gushen Huoxue”、“Wenshen Huoxue”、“Zishen Huoxue”、“reinforc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the blood”、“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为检索词。两个人分别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章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共检索出46项研究,共4387名患者,其中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2383人,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2004人。Meta分析结果:1.关于治疗前后IPSS评分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WMD=-3.70,95%CI[-4.57,-2.83]。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31,P0.00001),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降低IP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2.关于治疗前后QOL评分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WMD=-0.79,95%CI[-1.10,-0.47]。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0,P0.00001),显示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QO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3.关于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WMD=2.13,95%CI[1.40,2.86]。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9,P0.00001),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降低最大尿流率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4.关于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WMD=-5.43,95%CI[-8.03,-2.82]。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9,P0.0001),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5.关于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WMD=0.00,95%CI[-0.00,0.00]。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P=0.54);由于化学药5α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故以对照组药物是否包含5α还原酶抑制剂做亚组分析,各自研究合并效应量,5α还原酶抑制剂组示WMD=0.00,95%CI[-0.00,0.00],Z=0.62,P=0.53,无统计学差异;非5α还原酶抑制剂组示WMD=-1.87,95%CI[-2.82,-0.91],Z=3.84,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降低前列腺体积方面与5α还原酶抑制剂化学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明显优于非5α还原酶抑制剂化学药;6.关于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OR=3.25,95%CI[2.70,3.91]。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47,P0.00001),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7.关于不良反应的比较:各研究合并效应量OR=0.59,95%CI[0.34,1.02]。各研究合并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06),表明单用益肾活血法或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单纯使用化学药组(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肾活血法治疗BPH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论是单用益肾活血法中药方剂、中成药还是益肾活血法联合化学药,与单纯化学药(主要是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断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比,在有效率、IPSS、QOL、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影响前列腺体积方面,与非5α还原酶抑制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5α还原酶抑制剂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益肾活血法治疗BPH在临床运用过程中未报道有肝肾功能损伤、超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益肾活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率显著,可供临床选择,但是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指导临床。但鉴于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桂芳;;自拟益肾活血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8年03期
2 张明慧;牟林茂;;益肾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年03期
3 李红卫;;益肾活血辨治老年疑难病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9年07期
4 李贤;封桂宇;;益肾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5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郭从容;;健脾清利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J];河南中医;2008年03期
6 郑杨;张浩;李淑菊;王平;;益肾活血法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5年06期
7 钱仁义,李芝萍;益肾活血疗法治疗中风先兆证50例临床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8年03期
8 陈军;益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J];北京中医;1999年03期
9 马维潇;许昕;;益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6年04期
10 张永军;;益肾活血法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62例[J];四川中医;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达;郭瑰玉;;益肾活血饮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其对自分泌VEGF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永业;盛梅笑;;益肾活血软坚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理论初探[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锡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晚期32例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旭;陈金锭;郑耀平;;益肾活血化浊法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赵怡蕊;;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对大鼠肾组织VEGF、α-SMA表达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6 周少虎;翁治委;李堂林;;益肾活血法对肾虚型LOH患者睾酮分泌指数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陈紫薇;陈明;杨桂莲;;补脾益肾活血泄浊汤对CKD脾肾气虚证非透析患者血清中硫酸对甲酚、硫酸吲哚酚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8 汤力昌;袁少英;刘石勇;;益肾活血通淋法配合艾灸治疗TURP术后的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艾斯;郑健;林青;吴华嵩;陈蓉艳;陈文列;;益肾活血法干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质组学的实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毛黎明;崔杏成;涂晓;朱彩凤;;雷公藤多甙片加益肾活血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世君;益肾活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陈莹莹;益肾活血法干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NGAL、KIM-1、IL-18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刘亚南;益赛普联合益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张元元;益肾活血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5 荣小龙;益肾活血法辨治延缓慢肾衰肾功能进展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来丽萍;益肾活血提取液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翟超;益肾活血化浊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周亚芬;益肾活血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年
9 张小洪;益肾活血Ⅰ号丸对H-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孟超;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663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6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