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白斑熏洗方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临床观察及文献数据挖掘

发布时间:2020-05-15 11:04
【摘要】:【目的】1.文献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女性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熏洗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组合新方,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对此病的中医治疗有一定价值。2.临床研究:评价白斑熏洗方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立方依据,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为该方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证据;总结调查分析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心理影响,为今后防治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个数据库,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应用中药熏洗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文献中中药熏洗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用药规律并进行处方挖掘。2.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并获得知情同意的30例NNEDV患者。以白斑熏洗方进行治疗3个疗程。采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填写相关量表,统计每一疗程用药前后的外阴皮损改变情况。【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纳入处方89首,中药138味,药物出现15次以上中药有16味,出现频率大于17次的药对组合有50个,挖掘出8个核心组方和4个新方组合。其中频次最高的前5种药物为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白鲜皮。高频药对前5项为“苦参+蛇床子”,“黄柏+苦参”,“苦参+地肤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补虚泻实为主的用药特点。2.临床研究结果:(1)患者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42岁。年龄≤35岁共有13人(43.3%);在36-45之间有5人(16.7%);在46-55之间有9人(30%);年龄55岁有3人(10%)。(2)硕士及以上共6人(20%),本科共8人(26.67%),大专共8人(26.67%),高中/中专及以下共8人(26.67%)。(3)相关因素中,生活因素中的熬夜和久坐因素人数较多,分别为20(66.7%)和22人(73.3%),喜食辛辣食物共有10人(33.3%);心理因素中精神紧张和急躁易怒分别为21人(70%)和19人(63.3%);工作因素中,压力大总人数10人(33.33%)。(4)总共收集NNEDV病例30例,其中痊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鳞状上皮增生型(squamous hyperplasia of vulva,VSH)17例,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外阴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 of vulva,VLS)13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2.3%。两种病理类型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5)VLS和VSH患者治疗后的痒痛程度、病损程度、色素改变程度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水平降低,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6)每一疗程治疗前痒痛程度、病损程度、色素改变范围评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瘙痒程度评分在第一疗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损程度评分在第一、二疗程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改变范围评分与总积分在各个疗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按照疾病轻重分级分为轻(1度),中(2度),重(3度和4度)度三组。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轻度组和重度组总积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与重度组之间治疗前后总积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8)病例中有焦虑者10例,无焦虑者20例,有焦虑者各项评分均高于无焦虑者,其中痒痛程度、色素改变范围和总积分三项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损程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中有抑郁者13例,无抑郁者17例,有抑郁者症状各项评分均高于无抑郁者,其中痒痛程度和病损程度评分统计学差异(P0.05),色素改变范围和总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9)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oofity,NHP)按照六种维度分项,有焦虑/抑郁者六项评分均高于无焦虑/抑郁者,其中精力、睡眠、情感反应、社会活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及躯体活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文献研究: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临床表现不一,多虚实夹杂,各种证型同时出现。系统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多为清热燥湿、温阳通络、补血活血、祛风止痒药物的不同组合。得出4个新方用药均为补虚和泻实同治。对于临床治疗本病有指导意义。2.临床研究(1)白斑熏洗方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对VSH和VLS两种类型病变治疗皆有明显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痒痛程度、皮损程度及色素改变范围均改善明显,并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未有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2)本病发病年龄多于围绝经期,并且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诱因可能与熬夜、久坐、精神紧张、情绪急躁和工作压力大因素相关。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因,改善生活方式,一旦有不适及早就诊。(3)本病的临床症状缠绵难愈,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或抑郁不良情绪,并且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降低患者日常情感反应、精力及睡眠方面的生活质量。
【图文】:

视图,苦参,支持度,外阴


为体现核心药物,设定“支持度个数”为17,“置信度”为0.90,出现频次在17次以上的中药组合有50个(表2)。按中药组合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5位分别是“苦参+蛇床子”,“黄柏+苦参”,“苦参+地肤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根据同现的关系,将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用网络视图方式展示(图1)。分析所得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则(表3),关联性最强的前5种中药组合为“地肤子,百部→苦参”,“黄柏,百部→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柏,蛇床子→苦参”,“百部→苦参”。3.3 基于层次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中药,组合网络,核心,方剂


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依据方剂数量及对不同参数结果的临床判断,演化出3~4味中药的核心组合8个(表4,图2)。在以上核心组合的基础上,演变出4首新方(表5,图3)。图3 新方剂配伍网络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3;G3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继红;冯丽华;郑华;韩淑梅;丛云凤;刘亚茹;;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2 朱玲;何惠娟;;臭氧水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00例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08期

3 陈军;郑连文;邹颖刚;贾妍;;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3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4期

4 张秋霞;刘晶慧;;聚焦超声在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11期

5 吴雅冬;赵东旭;卢北燕;;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209例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3期

6 陈红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32期

7 李花;陈海涛;杨丽春;;聚焦超声技术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年05期

8 张宪军;李明;;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6期

9 杨毅;王真;史宏晖;朱兰;史欣文;王涛;陈娟;王巍;郎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10 邬萌;孙玉秀;程萌;;竹红菌素加光疗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志;王智彪;田耘博;陈文直;赵纯亮;黄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杜敏;;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殿军;孙德飞;陈乐真;;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肖雪;高雪梅;;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外阴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红月;宋来凤;阮英茆;赵培真;;心脏瓣膜原发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分析[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盂戈;刘芸;段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马永静;熊英;;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行宫颈锥切术的临床价值[A];2011首届宁夏生殖医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马亦心;柳英;李仕骏;单小峰;蔡志刚;;儿童青少年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研究[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9 阮秀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76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为民;罗清礼;唐莉;;20例原发性眼眶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癌症在多种贝类中传染超出预想[N];科技日报;2016年

2 覃群;肛肠疾患熏洗方[N];民族医药报;2008年

3 才文;治疗鼻窦炎熏洗方[N];民族医药报;2000年

4 广东潮阳市司马浦镇卫生院 钟庆龙;“伤科熏洗方”治疗扭挫伤[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湖北省竹溪县中医院 张晓荣;治外阴瘙痒方[N];家庭医生报;2003年

6 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姜智;老年妇女“外阴瘙痒”可能祸起外阴癌肿[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郭振东;外阴长黑痣应手术切除[N];广东科技报;2003年

8 山东省沂南中医院 李祥农;治外阴瘙痒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9 主任医师 傅晓荣;外阴瘙痒要找原因[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董小荣;治外阴瘙痒有良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亚莉;白斑熏洗方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临床观察及文献数据挖掘[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成双;针刺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蕾;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吴艺佳;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鲜风;聚焦超声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6 梁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7 陈佩;新型中草药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8 王振侠;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刘坤鹏;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杨利;针刺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4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64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