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探讨胃经五输穴的呈现规律和艾灸效应

发布时间:2020-05-26 05:52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与非开时健康人群及胃脘痛人群胃经五输穴的红外辐射特征下的体表温度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情况,之后观察在胃经“开时”与“非开时”艾灸合穴足三里穴对以上两组人群胃肠功能影响。从体表温度、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探讨不同时辰、不同人群胃经五输穴穴位特异性和呈现规律;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不同人群胃经五输穴在胃经开时和非开时艾灸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为胃经五输穴及子午流注纳子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胃脘痛志愿者,在胃经开时(辰时,早上7点至9点)、三天后胃经非开时(下午3点至5点)两个不同时辰下,运用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观察记录自然状态下,胃经五输穴,即井(厉兑)、荥(内庭)、输(陷谷)、经(解溪)、合(足三里)五个穴位体表温度,分析比较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变化规律;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同步观察胃经五输穴MBPU特征,与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变化相互比较;运用八导EGEG-8D胃肠电图仪同步记录两组人群自然状态下及艾灸后胃体(导联1)、胃窦(导联2)、胃小弯(导联3)、胃大弯(导联4)和升结肠(导联5)、横结肠(导联6)、降结肠(导联7)、直肠(导联8)胃肠电图特征,分析不同状态胃肠电图变化。结果:本实验共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和30名胃脘痛志愿者,健康志愿者脱落2名,胃脘痛志愿者剔除1名,最终共有57名志愿者完成本次实验,其中胃脘痛组29例,健康组28例,两组志愿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胃经开时,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的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MBPU特征及艾灸前后两组人群胃肠电图改变情况。1)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在胃经开时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均沿着井、荥、输、经、合的流注顺序呈规律递增趋势,差异极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人群在胃经开时胃经五输穴的MBPU沿着井、荥、输、经、合穴的流注顺序总体趋势呈规律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脘痛人群在胃经开时胃经五输穴的MBPU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沿着荥、输、经、合穴流注顺序呈显著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经开时,健康人群肠电图艾灸后横结肠、降结肠采集的平均幅值高于自身艾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经开时,胃脘痛人群胃电图艾灸后胃电各导联平均幅值比自身艾灸前均上升明显,其中胃体导联、胃小弯导联、胃大弯导联3个胃部导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导联可观察到明显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胃经开时,胃脘痛人群胃电各导联与健康人群相比平均幅值均下降明显,胃体导联、胃小弯导联、胃大弯导联、胃窦导联导联4个胃部导联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经非开时,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的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MBPU特征及艾灸前后两组人群胃肠电图改变情况。1)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在胃经非开时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均沿着井、荥、输、经、合的流注顺序呈规律递增趋势,差异极显著,均具有统计学(P0.01)。健康人群胃经非开时五输穴各穴位体表温度与自身开时相比,只有合穴体表温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脘痛人群胃经非开时五输穴各穴体表温度与自身开时相比,荥、经、合穴体表温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胃经非开时健康人群、胃脘痛人群胃经五输穴的MBPU无明显规律,统计学无差异。胃经非开时胃脘痛人群五输穴各穴位与胃经开时相比,井、荥、输、经穴MBPU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人群胃经非开时艾灸后升结肠、降结肠、直肠采集的肠电图平均幅值均高于艾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经非开时胃脘痛人群,艾灸后胃体导联差平均幅值比自身艾灸前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后其余胃三个导联平均幅值均值高于艾灸前,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经非开时,艾灸前后胃脘痛人群胃电各导联与健康人群相比,胃导联平均幅值均下降明显,导联1胃体导联、导联2胃小弯导联、导联3胃大弯导联、导联4胃窦导联导联4个胃部导联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与“非开时”,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胃经五输穴的红外辐射特征下体表温度均沿着井、荥、输、经、合的流注顺序呈规律递增趋势,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相比胃经五输穴体表温度存在差别。病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相比,不同时辰差异性更大。2、胃经开时,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胃经五输穴MBPU总体呈规律上升趋势;胃经非开时,健康人群与胃脘痛人群五输穴MBPU规律不如胃经开时明显。病理状态比生理状态不同时辰差异性更大。3、胃经开时,胃脘痛人群胃功能弱于健康人群,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可以改善胃脘痛人群胃肠功能;胃经非开时,胃脘痛人群胃功能弱于健康人群,艾灸后疗效不如胃经开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胜楼;蔡圣朝;;艾灸里的门道[J];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12期

2 王晨;袁梦琪;国文豪;林海燕;王斌胜;高秀芬;刘晓娜;;绿色养生疗法艾灸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03期

3 徐莉;刘晓春;;联用艾灸疗法和湿润烧伤膏对压疮患者进行治护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年07期

4 雷茹雪;周微;尹海燕;罗玲;;艾灸除烟专利统计分析[J];现代养生;2017年04期

5 魏丽萍;;艾灸疗法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7年14期

6 汤立新;;有“艾”更健康(四十二)——用艾灸防治腹泻(上)[J];长寿;2017年08期

7 汤立新;;有“艾”更健康(四十一)——用艾灸防治便秘(下)[J];长寿;2017年07期

8 谭敦民;;艾灸火了 还需辨证施灸——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宇[J];科学养生;2017年08期

9 王宇;;养生治病之瑰宝——艾灸疗法[J];科学养生;2017年08期

10 汤立新;;有“艾”更健康(四十三)——用艾灸防治腹泻(中)[J];长寿;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琨;邓丽丽;唐芳;曾珊;邓特伟;林美珍;周达君;;多功能艾灸椅的研制与临床应用[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2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田新发;;应用足部艾灸疗法治病保健的探讨[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4 王怡琨;唐芳;曾珊;邓丽丽;邓特伟;林美珍;周达君;;多功能艾灸椅的临床应用成效[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5 陈卓;唐海波;程祺;肖宏宇;;中医艾灸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刘保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艾灸疗法体会[A];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孙谊;;艾灸延缓衰老的相关性研究[A];2014’针药并用及穴位用药学术研讨会、山东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温似锦;;熨疯·艾灸疗法治疗骨癌[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永灵;蒉纲;;艾灸疗法在外科创面方面的研究概况[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钟平;;艾灸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例报道[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陶婷婷;艾灸止咳却造成宝宝深度烫伤[N];上海科技报;2018年

2 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陈钰;艾灸老手艺 激活脱贫产业链[N];湖北日报;2018年

3 通讯员 陈钰 胡彬;“蕲春艾灸疗法”引领大健康产业蓬勃兴起[N];黄冈日报;2017年

4 江芳萍 谢寅飞 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推广艾灸疗法治未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5 记者王宝龙;艾灸疗法列入973科研课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年年;艾灸疗法推陈出新[N];保健时报;2004年

7 山东省立医院推拿按摩科 王海泉;艾灸疗法可治椎间盘突出[N];健康时报;2007年

8 四川省达州市绿洲健康中心 欧阳军 副主任药师;艾灸疗法 也需瓣证施灸[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徐萌 实习记者 张梦雪;怎能厚针薄灸,艾灸疗法不简单[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朱晓敏;尿潴留试试艾灸疗法[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贲定严;艾灸生物传热物理学特性及穴位组织中温度场传播过程仿真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赖德利;PD-1介导艾灸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T细胞过度活化的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马力群;艾灸疗法医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杜艳军;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5 郭明瑜;艾灸对老年大鼠脑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6 华金双;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不同艾灸时长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施嘉健;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探讨胃经五输穴的呈现规律和艾灸效应[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刘云平;艾灸联合电针治疗肾虚型腰痛的疗效观察[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4 李天歌;艾灸对疲劳大鼠额叶皮层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张淼;艾灸防治对肝郁脾虚型抑郁大鼠海马CaMKⅡ表达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卜维静;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TFF和PAR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叶建国;国辉艾香公司艾艾贴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马明珠;艾灸与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COX-2、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舒文娜;针刺、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COX-2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鲜浏霖;新型恒温环保艾灸器的研发[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1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81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