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入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2:41
【摘要】:研究目的:由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多不奏效,近几年导师采用了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的方法,针刺深达神经出颅的主干部位,只要针刺准确,既避免了对“扳机点”的刺激,而且针感强烈,会产生明显的“气至病所”效应,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此法疗效虽较好,但是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位置较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盲刺容易引起血肿,若结构变异患者,得行多次探针才能触及神经干,并且不便于推广。本研究拟从解剖定位及活体临床研究确定针刺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的最佳针刺入路,以期确定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先取0号头颅左侧朝上置于标本托盘内,取针灸针经左侧颧弓下,左侧下颌切迹上方凹陷处向进针点的内上方、目外眦的稍下外侧刺入,刺入深度50mm左右。随后用23号手术刀分别沿耳和毼至目外眦连线、耳和毼至百会、耳和毼至下颌角三条线切开皮肤,接着用手术刀、镊子、止血钳沿三条线切开,同时留下进针点周围长约2cm、宽约1cm的皮肤以固定针灸针(图4),然后沿针灸针进针点(耳侧)处逐层解剖至针尖部(图5、图6、图7),此过程不破坏任何一个骨性结构。观察针尖是否刺到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然后测量并记录进针长度与角度,同时测量并记录鼻翼外缘至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距离、针与鼻翼外缘、针与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距离。将上例头颅右侧朝上放置,其余操作同上。将余下10例头颅按照0号头颅操作后记录的进针深度、针与横断面、矢状面的角度分别刺入针灸针。将这10例头颅进行CT拍片,测出进针深度,横断面、矢状面的角度(图8、9),并记录,计算平均进针深度、角度。分别将10例头颅按照操作一、二进行解剖观察是否刺到翼腭窝后上方的上颌神经干处并用EXCEL2016记录,计算针刺成功率。活体临床研究:选择7例我校健康受试者,根据尸体解剖部分所得针刺相关数据选择针刺入路对受试者进行针刺,受试者本人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有放电感为准,并EXCEL2016记录、计算针刺深度、角度及进针成功率。研究结果:1.尸体解剖: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和(3.84±0.96)cm、(3.83±0.83)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针刺深度分别在(48.43±11.70)cm和(46.30±13.70)c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2.71±3.29)° 和(58.70±8.30)°、(37.29±4.29)° 和(31.30±5.30)°范围内。经解剖后观察10例(20侧)刺入成功9例(14侧),依次为2号头颅右侧、3号头颅双侧、4号头颅双侧、5号头颅双侧、6号头颅右侧、7号头颅左侧、8号头颅双侧、9号头颅左侧、10号头颅双侧。成功率为14侧/20侧×100%=70%。2.活体临床研究: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针刺深度分别在(48.43±11.70)mm和(46.30±13.70)m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2.71±3.29)°和(58.70±8.30)°、(37.29±4.29)°和(31.30±5.30)°范围内。进针成功率为71.4%。研究结论:在尸体解剖及活体临床研究所得结果的范围内进行针刺,即左右侧进针点与鼻翼外缘、与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范围分别是(4.80±0.90)cm、(4.69±0.21)cm和(3.84±0.96)cm、(3.83±0.83)cm,而进针点在鼻翼外缘至耳和毼到下颌角连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可在1.2cm范围之内;左右侧针刺深度分别在(41.83±7.17)和(39.00±9.00)mm范围内,左右冠状位上针与矢状面的角度、针与横断面的角度分别在(59.92±9.98)°和(62.40±11.30)°、(30.08±10.52)°和(27.56±11.34)°范围内,既可增加针刺的成功率,又可进一步减少针刺带来的风险,并且为推广此针法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临床实践中,进针深度可在50mm左右进行调整,进针角度可在针与矢状面的角度大约在60°左右,也就大约是针与皮肤的角度。
【图文】:

箭头,所指


箭头所指为翼聘窝

箭头,所指


箭头所指为砚聘窝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1期

2 张燃;;观察和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33期

3 刘明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A0期

4 李全友;;三叉神经痛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年06期

5 康爽;刁玉领;;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9年03期

6 冯霞;;三叉神经痛病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31期

7 范铁牛;林亚洲;耿飞;;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年22期

8 应翔;沈煜豪;王昊;孙承龙;俞文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病人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9 武素梅;宋世娟;;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J];智慧健康;2018年07期

10 李晶洁;吕书勤;;赵锡武经方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15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雨;李海燕;;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黄玲;于生元;;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刘春兰;程莲;;三叉神经痛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曲晓彤;;浅谈健康教育在三叉神经痛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郑汉光;;三叉神经痛诊断与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关文明;;同一血管压迫引起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1例报告[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汪新华;黄建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82例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董成宇;吴慧玲;;射频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摘要)[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亓卫东;李明;;原发性双侧三叉神经痛及手术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邵现红;付其宏;姜颂期;朱保;顾亚军;;多分支切断撕脱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关宇光 整理 孔令栓;春夏交替警惕三叉神经痛[N];健康报;2019年

2 孙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国医大师卢芳三叉神经痛治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3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4 李柱瑶 北京吴云生中医门诊部;三叉神经痛按摩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5 武汉同济医院 刘金玉 杜光 蔡敏 整理;三叉神经痛止痛办法如何选[N];健康报;2016年

6 成都中医药大学 蒲昭和;三叉神经痛可用哪些中成药[N];中国医药报;2016年

7 刘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你所不知道的三叉神经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8 四川成都 孙清廉;三叉神经痛防治备要[N];上海中医药报;2015年

9 山东省东平县梯门中心卫生院 梁兆松;三叉神经痛与芎胡六虫汤[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杨立坚;面部疼痛 多为三叉神经痛[N];大众卫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少雄;异常咬合对口颌面部痛的临床试验研究初探[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祝子峰;立体定向技术在难以穿刺的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及在颅内复杂病变诊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3 曹俊平;T-型钙离子通道Cav3.2参与三叉神经痛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王磊;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神经导航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红兵;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解剖和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谷涛;偏头痛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及脑血流灌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安建雄;经眶下神经注射蛇毒建立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D];中南大学;2013年

8 朱蔚林;桥小脑角区病变及其相关膜性结构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9 姬广福;三叉神经痛合并根区蛛网膜粘连的病毒病因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石鑫;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杰;针刺上颌神经干翼腭窝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入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曾夏洋;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姜亚磊;耳后横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4 郑江华;三叉神经痛MVD术后复发与患者相关因素分析[D];济宁医学院;2018年

5 柴开君;单根与多根责任血管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与并发症分析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田少辉;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解剖应用[D];河北大学;2018年

7 刘俊朋;利用DTI探索右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白质髓鞘的完整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8 方胜春;不同温度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单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D];承德医学院;2018年

9 俞国勇;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10 王s,

本文编号:2690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90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