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课题由文献整理与病案资料探析两部分组成。首次对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古今相关医案文献进行专题性地系统收集、整理和筛选,提炼四位代表性医家同中有异、兼容并蓄、继承发展的诊疗思想、特色治法及临证经验,探索其遣方用药风格。同时应用计算机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诊疗信息的结构化、客观化和标准化。从而进一步弘扬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的特色与优势,推进学术传承与发展,指导和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方法1.运用查阅专著法、引文追溯法等检索方法系统收集与整理中风古典文献资料,梳理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病概念、病因病机、特色治法及临证遣方用药的认识等。2.运用文献检索法,对收集的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运用中医辨证结合足量临床案例进行剖析和归纳,提炼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特色治法及临证经验。通过与历史上其他相关医家综合性临床著作进行比较,展现其学术流派经验的传承性。3.运用统计分析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0),从数据处理的角度,采用计算机技术标准化分析新安王氏代表性医家的中风医案,为中风病的临证与科研提供参考。结果新安王氏四位代表性医家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关于中风一病在诊疗思想、特色治法及临证经验方面同中有异、兼容并蓄,既有一脉相承又有继承发展的关系。王仲奇辨治中风思想上详辨脏腑,重视经络;察其虚实,补泻分明;论治分期,防重于治。临证上强调未病先防,膏方善后;肝肾为本,气血为用;强调炮制和剂型。王任之辨治中风思想上衷中参西,动态施治;察判源流,权衡缓急;分期分型,标本兼顾。临证上注重宣通气血,扶正祛邪;补肾填精,育阴熄风;祛瘀通络,调和阴阳。王乐S辨治中风思想上法尊伤寒,活用经方;药崇轻灵,身心同医;强调整体,重视体质。临证上轻清灵动,善用虫药;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平肝熄风,攻补兼施。王师辨治中风思想上证病同辨,标本同治;刚须寓柔,固本培元;审病度势,知常明变。临证上气血并调,滋水涵木;擅用合方,巧用对药;理气开郁,通腑涤痰。结论“新安王氏医学”薪火相传七世,传承独具特色,遵而不泥,融会贯通,一脉相承又历久弥新,不断丰富了“新安王氏医学”的学术内涵,充分体现了家族师承与院校教育互补,传统相传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医学术的传承工作关系到中医特色的弘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新安王氏四位代表性医家临证医案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探讨研究,总结其辨治中风独特的诊疗思想、特色治法和临证经验,对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 中风 诊疗思想 特色治法 临证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5.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研究内容12-17
- 1 中风概述12-17
- 1.1 中风的概念12
- 1.2 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12-17
- 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17-26
- 1 王仲奇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18-20
- 1.1 详辨脏腑,重视经络18
- 1.2 察其虚实,补泻分明18-19
- 1.3 论治分期,防重于治19-20
- 2 王任之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20-22
- 2.1 衷中参西,动态施治20-21
- 2.2 察判源流,权衡缓急21
- 2.3 分期分型,标本兼顾21-22
- 3 王乐S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22-24
- 3.1 法尊伤寒,活用经方22
- 3.2 药崇轻灵,身心同医22-23
- 3.3 强调整体,重视体质23-24
- 4 王键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24-26
- 4.1 证病同辨,标本同治24
- 4.2 刚须寓柔,固本培元24-25
- 4.3 审病度势,知常明变25-26
- 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诊治中风的临证经验26-41
- 1 王仲奇辨治中风的临证经验27-30
- 1.1 未病先防,膏方善后27
- 1.2 肝肾为本,气血为用27-28
- 1.3 强调炮制,注重剂型28
- 1.4 验案举例28-30
- 2 王任之辨治中风的临证经验30-33
- 2.1 宣通气血,扶正祛邪30
- 2.2 补肾填精,育阴熄风30-31
- 2.3 祛瘀通络,,调和阴阳31-32
- 2.4 验案举例32-33
- 3 王乐S辨治中风的临证经验33-37
- 3.1 轻清灵动,善用虫药33-34
- 3.2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34
- 3.3 平肝熄风,攻补兼施34-35
- 3.4 验案举例35-37
- 4 王键辨治中风的临证经验37-41
- 4.1 气血并调,滋水涵木37
- 4.2 擅用合方,巧用对药37-38
- 4.3 理气开郁,通腑涤痰38-39
- 4.4 验案举例39-41
- 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处方用药的数据挖掘分析41-62
- 1 资料与方法41-42
- 2 王仲奇辨治中风医案的数据结果42-46
- 3 王任之辨治中风医案的数据结果46-52
- 4 王乐S辨治中风医案的数据结果52-55
- 5 王键辨治中风医案的数据结果55-62
- 新安王氏内科流派的诊治特色和临证经验对现代临床的启示62-64
- 参考文献64-68
- 综述68-74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附件一:个人简介75-76
- 附件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成果目录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茂成;中风病从肝脾论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2期
2 潘桂荣 ,刘晶瑶;护士中风知识评估量表的改进[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年01期
3 王德润;26例中风病无效原因分析[J];国医论坛;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风病的预防与调护[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5 谌洁;从487例中风病探讨中风发病与风寒气候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光钦,文晖,杨权生;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8 黄琦,全洪明;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9 刘阳军 ,温奕超;浅议肝、脑与中风病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5年02期
10 郑国庆;;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生;;浅谈中风类症病辨证与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内涵演变及特性分析[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33例疗效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5 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焦树德;;中风病的诊治和预防[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黄启福;刘金民;;关于提高中风病疗效难点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文静;鲜为人知的中风诱因[N];民族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谭欣;中风病协作联盟成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夏姗姗;中医治中风有独到之处[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孙成力;中风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5 肖燕 《国医年鉴》副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中风病防治专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6 韩绍安 (主任医师);中风的六个怪脾气[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7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林 通讯员 吴清明;高温下中风风险高[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徐丹;对中风的种种误解[N];民族医药报;2006年
10 李柱;中风防治的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香;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时文远;中风醒脑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瑞;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孟ng生;高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热化痰法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彦华;王松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中风并鼾眠的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李艳丽;中风病发病状态临床表征关联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陈少婷(Chan Siu Ting);中医中风渊源刍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玉良;中风病痰热证病因模型的构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翔;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凯;新安医家中风病临床方剂组方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丽;中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5 江晓芳;葛槐中风复原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6 陈竞超;基于中医共享系统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患者证治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朱博;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系统综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于淼;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马驰;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赵奉茹;侯书伟教授针刺治疗中风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辨治中风的诊疗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