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风穴”古今文献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0:28
【摘要】:目的:总结历代医家有关“六风穴”的论述,分析“六风穴”与“风”的关系,归纳其常见主治症,对比古今主治症的异同,概括其刺灸特点,以整理和完善“六风穴”针灸理论,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及临床应用。方法: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以中国知网、维普两大数据库为基础,检索近二十五年来发表在国内医学杂志中的文献,采用归纳、推理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古今文献,并分类建立相应数据库,录入古今文献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表格,从“六风穴”的出处、归经、穴名释义、别名、定位、刺法、灸法、主治症等8个方面进行归纳、综合、整理。结果:1.风府穴出自《素问·骨空论》,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风市穴出自《肘后备急方》,翳风穴、风门穴、秉风穴皆出自《针灸甲乙经》。2.“六风穴”的归经在古今文献记载中完全一致: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风府穴属督脉,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秉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3.“六风穴”有的以定位描述为别名,如翳风穴别名耳后陷中,秉风穴别名肩解,风市穴别名垂手;有的以治疗作用为别名,如风府穴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惺惺、鬼腕,风门穴别名热府、热门。4.“六风穴”在古籍中的定位大多与现代记载基本相似,但是仍有同一穴名在不同古籍中的定位有些许差别,或相差甚远的记载。5.古今对“六风穴”刺灸操作基本一致。但是古代条文中对“六风穴”的针刺深度多以“分”为计量单位,而现代文献记载多以“寸”为计量单位;古代条文记载灸量以“壮”数为单位,现代文献记载灸量多以艾灸时间——“分钟”为单位。6.“六风穴”古今常用主治症基本相似,且古代临床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都是风池、风府、翳风穴最为常用。“六风穴”各穴皆有祛风散邪之效,在“风性轻扬升散”的理论基础上表现为善于治疗头痛、头项强痛、颈肩病、目鼻口咽病、股外侧皮神经炎等人体上部、肌表部疾病,又因“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则亦善于治疗咳嗽、哮喘、感冒等肺系疾病。在“风性主动”的理论基础上表现为善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眩晕、面瘫、半身不遂等风气内动所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在“风性善行数变”的理论基础上表现为善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关节痹痛等发无定处之疾病。结论:1.古今对“六风穴”的定位、刺灸法、主治症等认识大体一致,但是亦有些许差异。2.“六风穴”为诸阳经之会,亦为风气所聚之处,易为风邪侵袭。3.“六风穴”善于治疗因风邪特性所致的疾病,其主治范围体现了其既能疏风固表,又可熄风潜阳的特点。其中,翳风、风府、风池、风市既善于治疗“内风”所致疾病,又善于治疗“外风”所致疾病;风门、秉风尤其善于治疗“外风”所致疾病。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5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自勉;抢风穴封闭治疗马、骡前肢闪伤[J];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01期
2 张乐祥;新针深刺马抢风穴事故一例[J];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02期
3 刘寰R,
本文编号:2702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02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