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6:26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螺旋形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胃肠道分泌物通过亲吻、共餐、食用不洁饮食等方式,以胃-口、口-口、粪-口途径在人群之间传播。Hp经口腔进入人体后通过趋化、黏附和定植存在于胃黏膜上皮及胃黏液底层,定植后难以自发清除,是Hp胃炎、Hp相关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危险因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Hp列为一类致癌因子,一旦发病将对患者、家庭带来很大心理负担。胃肠积热是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壅于胃肠,而致胃肠阳热偏盛的状态。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日常运动的缺乏导致机体不能代谢过剩的能量,导致饮食积聚日久化热。它广泛见于各种年龄段,尤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影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若起居饮食调摄不善、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水果蔬菜摄入少、缺乏运动等尤易形成胃肠积热。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中西医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进展。2.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儿童幽门螺杆菌患病率及相关因素。3.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4.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1.文献综述(1)从临床流行病学及西医学研究进展角度论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的研究进展。(2)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探讨中医对儿童Hp感染的认识。2.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检测Hp的3-14岁儿童,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胃肠积热诊断性量表(儿科部分)及病例报告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for MAC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调研本研究儿童Hp患病率及相关调查因素。将临床研究一Hp感染儿童作为病例组,按照1:3匹配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线资料可比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开展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中胃肠积热比值比(OR值),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通过文献梳理,明确Hp感染的致病特征、诊断方式、流行病学、Hp相关疾病、常规治疗方法以及Hp中医病因、病机、Hp相关中医疾病、中医诊断及中医当前防治进展。2.横断面研究(1)共纳入受试者144例,其中23例为Hp阳性,Hp感染的患病率为15.97%。其中男性儿童感染10人,患病率为14.08%。女性儿童感染13人,患病率为17.81%。(2)其它与儿童Hp感染具有相关性因素包括:父亲总体受教育水平(P=0.0220.05,?2=9.664)、母亲总体受教育水平(P=0.0120.05,?2=11.040)、儿童接受监护人咀嚼食物情况(P=0.0010.05,?2=11.555)、儿童哺乳期母乳喂养情况(P=0.0080.05,?2=7.013)、儿童饭前洗手(P=0.0010.05,?2=10.718)、儿童便后洗手(P=0.0000.05,?2=20.764)、儿童家中饲养宠物(P=0.0050.05,?2=7.807)、儿童喜欢搂抱宠物(P=0.0100.05,?2=6.609)、家长吸烟(P=0.0020.05,?2=9.253)、家长与孩子口对口亲吻(P=0.0000.05,?2=14.207)、父亲每天刷牙次数少(P=0.0010.05,?2=11.206)、家庭内共用餐具(P=0.0420.05,?2=4.143)、家庭内共用水杯(P=0.0000.05,?2=15.217)、家庭成员Hp感染史(P=0.0020.05,?2=12.064)、家长消化系统疾病史(P=0.0010.05,?2=10.680)、儿童喜食路边摊(P=0.0330.05,?2=4.520)、儿童偏嗜肉类(P=0.0040.05,?2=8.510)、儿童挑食(P=0.0260.05,?2=4.986)、饮用自来水作为水源(P=0.0110.05,?2=6.422)、儿童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P=0.0470.05,?2=3.942)。3.病例对照研究(1)共纳入病例组23例,对照组69例。病例组中胃肠积热儿童为18例,非胃肠积热儿童5例;对照组中胃肠积热为14例,非胃肠积热儿童55例。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OR值为14.143(P=0.0000.05,95%CI:4.471-44.733)。(2)以下因素与儿童Hp感染具有相关性:父亲受教育水平高(OR=0.322,P=0.0470.05,95%CI:0.105-0.987)、母亲每年使用牙刷支数(OR=0.335,P=0.0020.05,95%CI:0.167-0.667)、家庭成员与儿童口对口亲吻(OR=6.261,P=0.0230.05,95%CI:1.282-30.574)、儿童偏嗜肉类(OR=6.334,P=0.0320.05,95%CI:1.170-34.297)。(3)以下因素与儿童胃肠积热具有正相关:家庭成员与儿童口对口亲吻(OR=4.493,P=0.0120.05,95CI%:1.383-14.599)、儿童偏嗜肉类(OR=2.974,P=0.0130.05,95CI%:1.259-6.900)。结论:1.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儿童Hp感染患病率为15.97%,儿童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加之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大,故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仍值得关注。2.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度相关。鼓励儿童多摄入新鲜果蔬,少摄入高热量食物的健康饮食,不仅可以避免儿童形成胃肠积热状态也可降低儿童感染Hp的潜在风险。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家庭生活饮食习惯具有相关性。通过避免儿童与他人密切接触、鼓励儿童清淡均衡饮食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避免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亮文,邹立人,任国平;生活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1期

2 张微微;;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32期

3 邱俊杰;孙礼进;张忠宝;李浩;张智;;抗幽门螺杆菌便餐粉配方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4 张春蕾;;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年22期

5 蔡键;谢文燕;陈少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年01期

6 张华洋;刘琦;;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外疾病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20年03期

7 任小英;李雪宏;张淑贞;王湘雨;Sylvia Young;Barry Marshall;Alfred Chin Yen Tay;;根除幽门螺杆菌,,从合理使用抗生素做起[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年01期

8 韦畅;;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咋办[J];江苏卫生保健;2019年11期

9 ;幽门螺杆菌最怕四种食[J];江苏卫生保健;2018年05期

10 ;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周桃;韦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杜勤;;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吕小燕;冯五金;;幽门螺杆菌之中医观[A];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4 李焕影;梁东生;胡乃明;戴杏竹;何佳宁;庄泓敏;赵望泓;;幽门螺杆菌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侵袭作用[A];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9年

5 胡伏莲;;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疾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郜恒骏;;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结束了吗?[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7 杨大平;;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存在问题及对策[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消化系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8 吕农华;;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解读[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郭利华;陈李华;虞朝辉;;miRNA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杨敏;谢东;王松;;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A];2006年消化系病学术年会暨胰腺疾病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姚欣然;幽门螺杆菌超出13倍![N];健康时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张晶晶;幽门螺杆菌的“双面人生”[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莫鹏;幽门螺杆菌感染要不要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武和平;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N];文汇报;2003年

5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冯显清;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办?[N];大众健康报;2019年

6 通讯员 程守勤 张愉悦;幽门螺杆菌菌株耐药难题有望破解[N];家庭医生报;2019年

7 健康时报驻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特约记者 巫雨玲 邹争春;治幽门螺杆菌有了优化疗法[N];健康时报;2019年

8 记者 陆成宽;幽门螺杆菌有了优化根除疗法[N];科技日报;2019年

9 任会宁;治疗幽门螺杆菌 注意这八个问题[N];中国人口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昕宇;幽门螺杆菌有了新克星[N];光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响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智龙;健脾埅湿清热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赵大鹏;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高盐和多酚的刺激对增殖相关蛋白CIP2A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姜惟;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于晗;幽门螺杆菌抑制PDCD4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8 卢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横断面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Y辆

本文编号:2704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04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