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咳嗽是一种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的呼吸运动。咳嗽的本质一种保护性反射。但在临床上,咳嗽是使患者就诊最为常见的症状。慢性咳嗽病程较长,病因复杂,由于症状单一且X线胸片表现正常,因此常常被误诊或误治。慢性咳嗽的研究是呼吸科的重要方向,慢性特发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均属于其中的难点。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特发性咳嗽的药物治疗有限,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源远流长,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皮内针疗法在慢性疾患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在慢性咳嗽的治疗方面较少有文献报道。本论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两个方面综述了对慢性咳嗽和慢性特发性咳嗽的认识和目前的研究,并整理了皮内针的临床应用,包括皮内针的起源、不同类型、操作方法、治疗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前人研究。目的:观察并评估通过皮内针调理肝肺法的治疗对慢性特发性咳嗽的疗效,验证皮内针疗法在特发性咳嗽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呼吸科门诊中的慢性特发性咳嗽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入组,共24名患者。随机分组,根据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24名分为两组,1组为皮内针治疗组,2组为真穴安慰针对照组。入组首诊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就诊时病情、慢性咳嗽相关信息、慢性咳嗽中医证候调查表、视觉模拟评分表、咳嗽的自我评分表、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曾做过的相关检查、目前的治疗情况等问卷在内的信息。所有信息均记录在嗵嗵e研电子化科研平台上。治疗组在目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皮内针治疗;对照组在目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真穴安慰针对照,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提供免费治疗10次。一共治疗10次,前两周每周3次,后两周每周2次,持续一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次。治疗期间到随访结束每周填写咳嗽的自我评分表,每两周进行一次LCQ问卷评分。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治疗前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后数据整体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统计分析,作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通过Mauchly球形检验,不满足“球对称”假设的,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后的结果;符合球形检验的,采用Mauchly的球形度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对应比较为独立样本t检验;时间点比较为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共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一共24名,其中治疗组12人,对照组12人,研究过程中脱落3人,失访2人,出差1人,均为对照组。首诊时录入资料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宠物饲养史这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通过统计,基线期两组患者在咳嗽的自我评分表、LCQ评分量表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在目前咳嗽的严重程度、每日咳嗽频率、晚上咳嗽的严重程度、咳嗽对日常生活的困扰、LCQ生理、心理、社会、总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咳嗽的自我评分:治疗4周开始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咳嗽频率两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进行时间点比较,两组均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起效时间为治疗1周;对照组起效时间为治疗2周。LCQ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进行时间点比较,两组均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LCQ得分升高开始于治疗2周后;对照组LCQ得分升高时间为治疗结束后。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1.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有效。2.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起效时间在治疗后1周。3.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咳嗽的频率方面。
【关键词】:肝火犯肺证 慢性特发性咳嗽 皮内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符号说明9-10
- 文献综述10-33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和慢性特发性咳嗽的认识10-21
- 1.1 慢性咳嗽的定义10
- 1.2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10-15
- 1.3 慢性咳嗽的诊断、评价及监测15-19
- 1.4 慢性咳嗽的对症治疗19-20
- 1.5 慢性特发性咳嗽的治疗20
- 1.6 结语20-21
- 2. 中国传统医学对咳嗽的认识及皮内针临床应用21-28
- 2.1 中国传统医学对咳嗽认识的历史沿革21-22
- 2.2 咳嗽的病因病机22-23
- 2.3 咳嗽的中医治疗23-24
- 2.4 咳嗽的针灸治疗24-25
- 2.5 皮内针的临床应用25-26
- 2.6 结语26-28
- 参考文献28-33
- 前言33-34
- 临床研究34-45
- 1. 研究目的34
- 2. 研究设计类型、原则与试验步骤34-38
- 2.1 研究对象34
- 2.2 诊断标准34
- 2.3 纳入标准34-35
- 2.4 排除标准35
- 2.5 研究方法35-36
- 2.6 试验步骤36-37
- 2.7 治疗方案37
- 2.8 观察时间37-38
- 2.9 观察指标38
- 3. 研究结果38-43
- 3.1 一般资料38-39
- 3.2 评价指标39-43
- 4. 讨论43-45
- 结语45-46
- 附录146-47
- 附录247-49
- 附录349-51
- 致谢51-52
- 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媛;皮内针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年08期
2 柽坤;皮内针对肩酸痛的疗效[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6期
3 董家科;;皮内针治疗便秘3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10期
4 徐振烈;;皮内针之制造[J];人民军医;1959年11期
5 包凤芝;;皮内针治疗良性肿瘤30例初步观察[J];中国针灸;1982年02期
6 王贵义,陶景珊;皮内针治疗眼睑跳动30例[J];内蒙古中医药;1995年S1期
7 杨立柱;皮内针耳穴埋藏治疗儿童遗尿症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5期
8 高荣慧;用皮内针刺激压痛点对肩酸痛的疗效[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年01期
9 彭科志;向开维;;皮内针治疗痛症临床运用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向开维;崔瑾;彭科志;;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理研究[J];四川中医;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宝华;田顺华;;皮内针蟒针并用治疗肩周炎200例疗效观察[A];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陈仁凤;王魏伟;;皮内针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脑瘫的探讨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罗玲;袁成凯;尹海燕;唐勇;余曙光;;国家标准编制的体会与探讨——《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皮内针》编制体会与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李俊滔;杨宇华;;针刺结合皮内针治疗妊娠期慢性咳嗽1例[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郑蔚;陈晓;;内关穴皮内针埋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姜艳;赵用;;皮内针治疗反应性关节炎临床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7 许菲;;眼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例[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海霞;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葛小苏;皮内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侯玉茹;皮内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孙玮;皮内针加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庞晓英;从线粒体途径研究针刺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特发性咳嗽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