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的中药临床运用规律及中医体质特征调查分析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的中药临床运用规律及中医体质特征调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是青少年女性中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周期性、阵发性下腹疼痛,伴腰酸、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而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止痛剂,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口服避孕药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不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己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关于此病的辨证分型,大多医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尚缺乏规范的诊治,因此辨病治疗较多,但对其用药规律分析探讨较少。我们试图通过文献搜集以及整理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并为开发有效的新方提供参考。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本文通过调查中医体质特征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该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发病相关因素等,以掌握其“易患体质”,有利于进行个体化诊疗,纠正偏颇体质,以期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为提高本病在中医药治疗水平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上提供参考与借鉴。目的本课题旨在了解原发性痛经中药临床应用规律以及其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中医药对原发性痛经的规范性诊疗水平,有利于个体化的诊疗,及时改善或纠正偏颇体质,对于防治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①选择近10年来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内容涉及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其中包含中医药论治本病的名老中医专家经验介绍,整理后共得出194首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资料分析及数据挖掘,采用该软件集成的频次统计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得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和备选新方。②调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9例,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经带胎产情况,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两部分。将收集的数据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本课题中,PD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以受过高等教育者为主,运动情况、工作生活压力、PD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痛经程度与年龄、病程无关。2.在本课题PD的体质分布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表明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可能较易罹患本病;体质为相对稳定的特质,与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及疼痛程度无相关性。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PD以活血化瘀药最多,其次为补虚药,再次为理气药。用药性味以温、平,辛、苦、甘为主,多归于肝经、脾经及心经。挖掘得到治疗PD的常用药物组合有25个,其中当归、川芎最为常用,通过聚类分析得到9对核心组合,从而得出治疗PD的9个新处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启示。4.在PD的治疗上,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从调体入手,通过从药物、饮食、情志调节、生活起居、体育锻炼等多方面,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5.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仅仅对近10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仍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所调查病例仅限于北京地区,而且数量有限,只是对体质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证候学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有多地区、大样本且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使本课题更加完善。
【关键词】:文献研究 中药临床用药规律 原发性痛经 中医体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1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37
- 综述一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概况11-20
- 1 前言11
- 2 病因病机11-13
- 3 辨证分型13
- 4 中医药治疗13-18
- 5 实验研究18
- 6 小结18-20
- 综述二 原发性痛经的西医研究概况20-26
- 1 前言20
- 2 流行病学研究20
- 3 相关因素与发病机制20-23
- 4 痛经程度判定标准23
- 5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23-24
- 6 小结24-26
- 综述三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概述26-30
- 1 前言26
- 2 中医体质理论的形成26
- 3 体质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26-27
- 4 中医体质分型27-28
- 5 中医体质的判定标准28
- 6 中医体质的临床应用28-29
- 7 小结29-30
- 参考文献30-37
-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原发性痛经组方用药规律分析37-48
- 1 前言37
- 2 资料与方法37-38
- 3 结果38-44
- 4 讨论44-48
- 第三部分 原发性痛经中医体质特征调查分析48-64
- 1 前言48
- 2 病例来源48
- 3 诊断标准48-49
- 4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49-50
- 调查方法50
- 结果50-60
- 讨论60-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表67-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霞,王采文,岑幻仙,周俊;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2001年01期
2 王光辉,李兰玉,赵立平,孟祥水,展广勇,于新艳,何太清,聂兆伟;便携式微电脑痛经防治仪治疗原发性痛经8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10期
3 张琴,万朝霞;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4 耿庆娥;针、罐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朱兰英;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70例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2年08期
6 林时田;鹿茴汤治疗原发性痛经[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7 刘宪鸣;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4例[J];福建中医药;2003年01期
8 苏洁;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治疗[J];光明中医;2003年05期
9 孙萍,刘晨光;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9期
10 程勇鹏,丁树栋;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15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朱江;;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调查[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1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维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娜;;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病理及护理对策的探讨[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苏程果;周友龙;;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宓伟毅;;二乌蠲痛饮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7 李春蓉;;多元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朱江;;基于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荣国;;针刀结合骨盆矫正治疗原发性痛经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王鹭霞;仇华;吴小云;吴m㈡,
本文编号:272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