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运脾化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痰湿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13:23
【摘要】:目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超重/肥胖的普遍化、年轻化,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体重的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难度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的患者。着眼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在制定降糖方案的同时强调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对于稳定控制患者的血糖,而且对于预防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应用运脾化浊方后,气阴两虚兼痰湿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体重、腰围等的变化,来评价运脾化浊方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相关安全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评判运脾化浊方在临床运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课题收集了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符合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兼痰湿型的患者共6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两组患者均在饮食及运动等基础生活干预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二甲双胍合用阿卡波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上加用运脾化浊方治疗,每次200ml,每天2次,饭后1小时左右口服,连续用药12周后随访超重/肥胖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FPG、2hPBG、HbA1C、BMI及血脂水平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6例痊愈,占18.75%,14例显效,占43.75%,10例有效,占31.25%,2例无效,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3例痊愈,占9.38%,6例显效,占18.75%,18例有效,占56.25%,5例无效,占15.62%,总有效率为84.38%,经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试验组在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调控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FPG、2hPB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试验组血糖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有显著降糖效果,且试验组在调控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调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HDL-C、LDL-C均有所改善(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对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且试验组在改善血脂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试验组在体重、体重指数的改善幅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围、腰臀比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试验组在改善体重及体重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腰围、腰臀比方面未见明显差异。(5)安全性观察:根据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大便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的监测,提示相关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异常,表明本试验安全性良好。结论运脾化浊方能显著地改善气阴两虚兼痰湿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可以起到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减轻体重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的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及减轻体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图文】:

年龄分布,患者,病程,情况


图 3-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由表和图 3-1 可知: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别采用χ,P>0.05,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t 检验,P>0.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1.2 两组患者 2 型糖尿病病程分析比较(见表 3-2)表 3-2 两组患者病程统计分析比较( x s)组别 例数(n)病程(年)( x s)≤1 年>1 年≤5 年>5 年≤10 年>10 年照组验组3232339111411676.97±4.656.95±4.78由表 3-2 可知: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的病程,经统计学检验符

中医证候,疗效,分布比,痰湿证


运脾化浊方治疗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痰湿证的临床研究表 4-8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对照组 32 3(9.38%) 6(18.75%) 18(56.25%) 5(15.62%) 84.38%试验组 32 6(18.75%) 14(43.75%)10(31.25%) 2(6.25%) 9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梦莹;何新苗;苏比努尔;巴吐尔·买买提明;马晓丽;;定量代谢组学研究气阴两虚糖尿病大鼠血清小分子代谢特征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08期

2 刘菊香;消糖灵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44例[J];中国药业;2005年09期

3 孙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解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高彦彬,景录先,吕仁和;糖尿病血浆胰岛素、血脂、穴温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5期

5 李若萍;从土论治遇水即尿[J];四川中医;1988年04期

6 张家奇;;气阴两虚发热案[J];江苏中医;1988年07期

7 马廷瑶;郭葆痒;张虎成;武全孝;苏连成;;中医脾虚、气阴两虚患者发锌、铜、铁、锰变化的临床研究[J];微量元素;1988年02期

8 梁晓春,郭赛珊,钱自奋,陶丽华,王琰;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遇准;冯建莉;丛春蕾;;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两虚挟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10 刘斐,南红梅,文吉莲;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之气阴两虚挟瘀证经验举隅[J];吉林中医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青;袁静;;93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A];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王燕俐;;针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饮食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7年

3 杨晓红;麻柔;唐旭东;许勇钢;刘锋;;气阴两虚、血瘀内阻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分析[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马同长;吕贵德;;溶栓克糖胶囊治疗气阴两虚挟瘀型糖尿病186例[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谢晶日;王丹丹;王海强;;欣胃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庆利;杨文明;;智脑颗粒治疗气阴两虚、痰瘀阻窍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0例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曹瑞;;肾消宝汤剂治疗气阴两虚、瘀水互结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8 石琨;倪青;;人知降糖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燥热伤津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裴文斌;南征;;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c>瘀证临床观察[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丽平;李平;路晓光;杨鑫;;糖肾方干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庞国明 朱璞 卢昭 开封市中医院;气阴两虚血糖高 益养调控彰稳效[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倪青等;DN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方年根 徐珊;“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学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李子云;老人便秘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湖南中医药大学 周祖贻;低血压者试试药膳[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 魏文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魏i

本文编号:2733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33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