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腕管综合征一直是针刀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床一般使用朱汉章教授发明的经典针刀术式进行治疗,由于针刀是闭合性手术,在非直视下操作仍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但缺少对其具体的安全性评估。近年来,超声可视化技术发展迅速,临床上已有医生将超声和针刀相结合治疗腕管综合征,但目前仍缺少一种方便超声引导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固定术式。目的:探讨经典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式的安全性和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新术式的安全性及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标本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0~95岁,平均(82.54±6.94)岁,共52侧(其中有2侧无法实验),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5月。实验1:在人体标本上模拟经典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式进针,桡侧近端和远端的两个进针点分别为进针点1和进针点3,尺侧近端和远端的两个进针点分别为进针点2和进针点4。测量四个进针点1、2、3、4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C-L1、C-L2、C-L3、C-L4),进针点1、3离桡动脉掌浅支的最短横向距离(C-L13和C-L14),进针点2、4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C-L5和C-L6)、离尺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C-L7和C-L8)、离尺动脉掌浅支的最短纵向距离(C-L9和C-L10)、离尺神经浅支的最短纵向距离(C-L11和C-L12);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计算神经血管损伤率。实验2:在人体标本上模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术式的操作,远端进针点为进针点1,近端进针点为进针点2。安全性测量:测量进针点1、2及其针刀切割痕迹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U-L1和U-L2、U-11和U-12)、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U-L3和U-L4、U-13和U-14),进针点1离掌浅弓的最短纵向距离(U-L5),进针点2的针尖离掌浅弓的最短纵向距离(U-15)。超声引导针刀术式准确性测量:测量针刀进针点1和进针点2的总推割痕迹的长度(L),并将L分为四个区间计算例数和百分比,第一个区间La是总松解长度L小于腕横韧带的宽度W的一半(LaW/2);第二个区间Lb是总松解长度L大于或等于腕横韧带宽度W的一半且小于腕横韧带宽度W减去4mm的数值(W/2≤Lb(W-4));第三个区间Lc是总松解长度L大于或等于腕横韧带宽度W减去4mm的数值且小于腕横韧带的宽度W((W-4)≤LcW);第四个区间Ld就是总松解长度L等于腕横韧带宽度W(L=W)。解剖学测量:测量腕横韧带的宽度(W);腕横韧带的远端边界的厚度(U-T1)和近端边界的厚度(U-T2);正中神经的尺侧缘到尺动脉的桡侧缘之间的最短横向距离(U-L6)。并测量超声图像上术式在进针点1和进针点2进针时针刀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U-D1、U-D2),以及进针点1和进针点2距离近端腕横纹之间的距离(U-L7、U-L8)。以及测量进针点1和进针点2针刀针尖抵达腕横韧带的垂直深度(U-H1、U-H2)、针身进入的长度(U-L9、U-L1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率,并对比两种术式对神经血管的损伤率。结果:实验1:针刀进针点1、2、3、4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分别是C-L1为4.48±1.92mm(1.98~11.06mm),C-L2 为 12.47±2.81mm(8.01~20.55mm),C-L3 为4.41±1.88mm(2.08~11.12mm),C-L4为12.08±2.73mm(7.58~19.65mm),未见明显正中神经损伤。进针点1、3离桡动脉掌浅支的最短横向距离C-L13和C-L14分别为5.42±2.08mm(1.91~11.60mm)和2.43±1.38mm(0~6.46mm),进针点3处发现2例桡动脉掌浅支损伤。进针点2、4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C-L5和C-L6分别为2.37±1.15mm(0.76~6.12mm)和4.07±2.32mm(0.46~9.17mm),未发现明显尺动脉损伤。进针点2、4离尺动脉掌浅支的最短纵向距离C-L9和C-L10分别为9.08±3.67mm(0~17.50mm)和4.01±3.00mm(0~11.46mm),进针点2处发现1例尺动脉掌浅支损伤,进针点4处发现3例尺动脉掌浅支损伤,2例针刀针身紧靠着尺动脉掌浅支。进针点2、4离尺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C-L7和C-L8分别为0.98±0.79mm(0~3.74mm)和1.70±1.45mm(0~6.39mm),进针点2处发现3例尺神经损伤,4例针刀针身紧靠着尺神经,进针点4处发现2例尺神经损伤,4例针刀针身紧靠着尺神经。进针点2、4离尺神经浅支的最短纵向距离C-L11和C-L12分别为8.80±3.67mm(0~17.50mm)和 1.89±1.94mm(0~8.11mm),进针点2处发现1例尺神经浅支损伤,进针点4处发现3例尺神经浅支损伤,3例针刀针身紧靠着尺神经浅支。针刀四点进针法术式对神经直接损伤的有7例,对血管直接损伤的有6例,分别占百分比14%和12%。而术式中针刀离神经血管的最短距离小于2mm的例数分别是48例和41例,所占百分比为96%和82%。实验2:安全性:进针点1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U-L1是2.40±1.44mm(0.77~7.13mm),其切割痕迹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U-11是2.51±1.35mm(0.58~6.54mm),未见明显正中神经损伤。进针点1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U-L3是3.50±1.65mm(0.91~7.01mm),其切割痕迹距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U-13是3.51±1.94mm(0.57~8.73mm),未见明显尺动脉损伤。进针点1离掌浅弓的最短纵向距离U-L5是3.01±2.01mm(0.79~7.98mm),未见明显掌浅弓损伤。进针点2距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U-L2是2.27±1.30mm(0.67~6.98mm),其切割痕迹距离正中神经的最短横向距离U-12是2.38±1.23mm(0.64~6.18mm),未见明显正中神经损伤。进针点2距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U-L4是4.38±1.95mm(1.51~9.70mm),其切割痕迹距离尺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U-14是4.02±2.01mm(0.71~9.65mm),未见明显尺动脉损伤。进针点2的针尖距离掌浅弓的最短纵向距离U-15是10.68±3.95mm(3.99~18.67mm),未见明显掌浅弓损伤。本实验中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腕横韧带的术式严重损伤正中神经鞘膜或屈肌总腱鞘的有4例,占百分比8%,轻微损伤5例,占百分比10%。超声引导针刀术式准确性:进针点1和进针点2的总切割痕迹长度L是17.52±4.69mm(7.36~24.39mm)。第一个区间La是有7例,占百分比14%;第二个区间Lb是有11例,占百分比22%;第三个区间Lc是17例,占百分比34%;第四个区间Ld是15例,占百分比30%。其中切割痕迹大于或等于腕横韧带宽度一半的有43例,占百分比86%。解剖学测量:进针点1离近端腕横纹U-L7为37.59±3.56mm(28.87~43.60mm),进针点2离近端腕横纹为3.45±2.64mm(0~8.80mm)。进针时进针点1的针刀与水平面的夹角U-D1为23.36±6.50°(12.41~39.56°),进针点2的针刀与水平面的夹角U-D2为23.66±4.94°(11.28~36.91°)。当针刀抵达腕横韧带可以进行松解时进针点1针身进入的长度U-L9为21.81±3.39mm(11.70~30.40mm),进针点2针身进入的长度U-L10为19.34±2.96mm(11.40~25.30mm)。此时,进针点1的针尖到皮肤的垂直深度U-H1为10.60±1.31mm(5.50~13.10mm),进针点2的针尖到皮肤的垂直深度U-H2为8.98±1.40mm(3.70~12.10mm)。对两种术式的神经损伤率和血管损伤率分别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N0.05,PA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超声引导针刀术式在对神经血管的安全性方面优于经典针刀术式。结论:经典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式安全性较低,不建议临床使用。相比之下,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式的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特坚;刘冬强;全金海;肖亮;徐运碧;伍日萍;;腕管内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年01期
2 尹丽;钟燕;辜艳;;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35期
3 谢仁国,汤锦波,于晓巍,侍德;腕横韧带完整性对腕管内肌腱功能的生物力学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00年02期
4 计忠伟;刘文龙;茹彬;万权;蔡文君;李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5 吴国正;郭亮;刘炳胜;龙超;;显微技术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7年02期
6 吴江;肖海军;;腕管综合征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1期
7 杨素敏;李林生;;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进展(下)[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年12期
8 郭璇妍;陈琴;贺凡丁;陈凯;吴艳艳;王磊;周乔丹;谭丽;全杰荣;;超声引导下腕管内药物注射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9 姜恒强,孙焕健;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1例报告[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王彦杰;王世刚;苗淑娟;苏霞;;腕横韧带切除预防桡骨下端骨折迟发性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勇;王培吉;周聚普;周凯龙;易男;;老年性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2 邢进峰;陈欢欢;丁伟航;童良春;童培建;;腕关节镜下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报告[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陈宏;;内窥镜治疗腕管综合征[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米琨;刘武;刘鹏飞;欧伦;伏春华;惠桂生;吴舟;;关节镜下利用自制简易手术器械治疗腕管综合征[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周凯龙;王培吉;周聚普;周凯龙;易男;赵家举;;显微外科治疗腕管综合症[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6 徐林;侯春林;;腕管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腕横韧带厚度的超声影像学研究[A];2009“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选集[C];2009年
7 顾仕林;郑有卯;吴立志;王成;易利奇;李博文;;改良切口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徐林;侯春林;;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A];2009“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选集[C];2009年
9 张政;王岚;;手术治疗长期血液透析并发的腕管综合征[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俏吟;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腕横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张光辉;液体扩张法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正花;腕管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雪秦;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断面积的测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宇轩;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苏萱;特发性腕管综合征:马鞍形腕横韧带磁共振观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桑秋凌;应用内镜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许荐军;三维超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初探[D];暨南大学;2015年
9 刘英男;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13年
10 王易彬;超声引导下环线切割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75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