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益气降逆缓敏方治疗反流高敏感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7:18
【摘要】:研究目的:观察益气降逆缓敏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高敏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精神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初步验证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高敏感的疗效,观察该方对反流高敏感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理的影响,为将来中医药治疗反流高敏感提供新的视角。研究方法:通过前瞻、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在1年内完成60例反流高敏感患者的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益气降逆缓敏方治疗反流高敏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精神状态。试验组予服用益气降逆缓敏方联合奥美拉唑,对照组予服用奥美拉唑,两组均服药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Gerd-Q量表评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症状量表、SF-36健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测定评估,在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随访Gerd-Q量表及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症状量表了解药物治疗的中期疗效。研究结果:两组分别纳入研究病例各30例,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GERD-Q量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停药4周时对比治疗前积分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治疗前后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两组在治疗4周、停药4周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试验组治疗前后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在治疗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中期疗效有优势。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2.5%,对照组有效率为26.7%,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疗效相当。3、SF-36健康量表: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增加,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相比,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患者SF-36量表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试验组在治疗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前下降,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组内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两量表积分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对比治疗后抑郁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焦虑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降逆缓敏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高敏感可以改善反流高敏感患者症状,与单独奥美拉唑治疗取得相同疗效。对比单独奥美拉唑治疗,在中期疗效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俊英;;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30期

2 佘素贞;;一种对毒物高敏感的细菌迁徒抑制试验[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8年02期

3 郭晓雄;王承党;;离子通道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1年10期

4 王琪;王琨;段丽萍;;基于罗马Ⅳ分类的食管反流高敏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年09期

5 梁天兵;费南珍;;急性脑卒中患者高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1期

6 胡萍萍;吕宾;范一宏;;内脏高敏感大鼠脑部5-羟色胺表达差异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5期

7 郭杰芳,屠振兴,邹晓平;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脏高敏感机制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年06期

8 宣利倩;许树长;;前扣带回在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年05期

9 周小平;李学良;;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年02期

10 石伟,李茂军,叶长宁,陈昌辉;高敏感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媛君;吕宾;杨午鸣;丁瑞峰;柯庆;;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电及运动的变化及替加色罗对其影响[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2 李蒙;吕宾;扥莉;;树突状细胞介导肥大细胞活化促进大鼠内脏高敏感形成[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印媛君;吕宾;杨午鸣;丁瑞峰;柯庆;;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电及运动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小军;钱伟;沈蕾;侯晓华;官阳;;突触可塑性在急性束缚应激所致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郭峗;吕宾;丁莺;张璐;顾伟忠;;CRF受体在内脏高敏感大鼠脑肠轴的表达[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郭峗;吕宾;丁莺;张璐;顾伟忠;;CRF-R在内脏高敏感大鼠脑肠轴的表达[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高峻;李兆申;邹多武;;前扣带回皮质致敏与内脏高敏感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李蒙;扥莉;;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树突状细胞高表达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李蒙;

本文编号:276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6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