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肌骨超声分析“交通跷脉”针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8 23:29
【摘要】:研究目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交通跷脉”针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胫前、后肌厚度的影响,并采用相关量表评价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交通跷脉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疾病基础治疗,常规针刺和康复功能锻炼;交通跷脉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交通跷脉”针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天,周末休息,治疗周期4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由同一医生对患者分别进行足内翻角度测量、下肢FMA评分、改良下肢MAS分级、FAC分类。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由具有肌骨超声资质的同一超声医生测量患者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的厚度。研究结果:(1)足内翻角度:经整体分析,由主体内效应的检验可知:时间的P0.01,时间*组别的P0.05。由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可知:组别的P0.05。各时间点分析,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第4周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即交通跷脉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2)下肢Fugl-Meyer评分:经整体分析,由主体内效应的检验可知:时间的P0.01,时间*组别的P0.01。由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可知:组别的P0.05。各时间点分析,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第4周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即交通跷脉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3)改良下肢MAS分级:各时间点比较:治疗前、治疗第2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下肢MAS分级与时间变化均相关(P0.05)。Gamma系数均为负数,即呈负相关关系。交通跷脉组Gamma系数小于对照组,说明交通跷脉组改良下肢MAS分级与时间关联性较对照组强。(4)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各时间点比较:治疗前、治疗第2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Holden功能步行分类与时间变化均相关(P0.05)。Gamma系数均为正数,即呈正相关关系。交通跷脉组Gamma系数大于对照组,说明交通跷脉组Holden功能步行分类与时间关联性较对照组强。(5)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厚度:交通跷脉组患者患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患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跷脉组患者健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健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静息状态下胫骨后肌厚度:交通跷脉组患者患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患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跷脉组患者健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健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跷脉”针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足内翻角度、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程度、步行功能,并能有效改善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的肌肉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莉华;孙小平;范晓伟;刘淑娟;崔丽杰;刘会敏;;超声诊断62例胎儿足内翻回顾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4期

2 王世翔;王世龙;;母爱,让双胞胎姐妹舞动梦想[J];山东画报;2016年06期

3 杨霞;刘燕玲;;B超检查双侧足内翻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4 宁拴虎,孙廷选,党友林;组合手术治疗足内翻9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11期

5 沈威;张新斐;冯重睿;刘初容;汤海容;;滞动针治疗偏瘫足内翻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年03期

6 谷岩;黄桂荣;黄来顺;;浅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32期

7 陈修存;徐宝东;;组合手术治疗足内翻32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5期

8 曹铁中;田洋;李乐;;中风后足内翻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08期

9 杨志芳;刘晓松;魏景萍;李绍伟;;中风后遗症病人足内翻中医护理[J];工企医刊;1995年02期

10 胡晓英;周国平;张昕;;“治未病”思想对防治中风后足内翻的指导意义[J];湖南中医杂志;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藜;;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研究概况[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2 李宗涛;;气电式足内翻装置的研制及其在神经肌肉反应速度测试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许涛;;超声诊断胎儿足内翻畸形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林美芳;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足内翻产前超声特征及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丹华;洪道俊;张巍;王朝霞;袁云;;病历1(神经病理讨论)[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马丙祥;张涛;;脑性瘫痪患儿足内外翻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裴凌;王小军;;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8 李宗涛;杨_";;有、无跌倒老年人下肢平衡反应控制的肌电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9 王德启;马洪星;张维艳;汪晶冰;曹秀华;刘相彬;;涉及七条染色体畸变伴低智、多动一例报告[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万小雪;王辉;段晓飞;;针刺申脉、照海穴对痉挛型脑瘫足内翻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 杜琳;温通阴跷可疗中风足内翻[N];健康报;2015年

2 林中秋;别小看了鞋和鞋垫[N];健康报;2006年

3 张淑珍;帮偏瘫患者走出训练误区[N];健康报;2006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偏瘫后走路的3个条件[N];健康时报;2007年

5 记者 沙兆华;“明天计划”造福孤残儿童[N];湖南日报;2010年

6 省儿童医院 蒋莎;一岁前,对学步车说“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若蓝;基于肌骨超声分析“交通跷脉”针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阿迪莱·伊米提;针刺内翻、陵后穴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3 陈静;针刀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8年

4 张盛;X形交叉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徐倩;眼体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牟晓英;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陈天龙;足太阳经透刺阴跷脉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周穗萍;穴位透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朱慧君;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3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73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