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部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作为一种损美性疾病,给患者工作、生活、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给予抗组胺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口服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膏、激素类软膏、免疫抑制类软膏外用等,还有选择配合冷喷、光疗、生物共振等物理疗法进行诊治。中医治疗面部皮炎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通过不同中药组合成不同方剂,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变。而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简、便、廉、验”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且与内服药物相比,不通过胃肠道吸收及肝肾排泄,几乎对身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于面部皮炎中医外治法的规范研究,鉴于此,设计了本试验。研究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并与3%硼酸洗液进行疗效对比,以期能为面部皮炎的中医外治提供一定指导。研究方法将符合入组要求的46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给予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对照组20例给予中药内服配合3%硼酸洗液湿敷。两组湿敷后均给予科内自制氧化锌软膏保护、滋润皮肤。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的自觉症状与皮损评分,并给予皮损处拍照以作前后疗效对比。两组疗程均为2周。研究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第7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皮损或自觉症状比较:两组组内比较,皮损(红斑、丘疹、鳞屑)评分与自觉症状(肿胀、瘙痒、灼热、疼痛、紧绷感)评分,无论是治疗后7天还是14天,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疼痛症状在治疗第7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余皮损与自觉症状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肯定,与3%硼酸洗液湿敷疗效相当。②两组治疗对皮损和自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两组在改善红斑、丘疹、鳞屑、肿胀、瘙痒、灼热感、紧绷感方面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对疼痛症状的改善要优于观察组。
【关键词】:面部皮炎 外敷 苋榆湿敷方 中医外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6
- 综述一 面部皮炎的中医研究进展10-23
- 1 面部皮炎中医病名的记载10
- 2 中医对面部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10-11
- 3 面部皮炎的中医治疗11-20
- 4 小结20
- 参考文献20-23
- 综述二 面部皮炎的西医研究进展23-36
- 1 西方医学对面部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23-24
- 2 面部皮炎的西医治疗24-32
- 3 小结32
- 参考文献32-36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6-52
- 前言36
- 研究内容及方法36-41
- 1 研究目的36
- 2 研究对象36
- 3 诊断标准36-37
- 4 纳入标准37
- 5 排除标准37
- 6 剔除标准37
- 7 研究方法37-41
- 研究结果41-47
- 1 基线比较41-43
- 2 发病诱因43
- 3 疗效观察43-47
- 4 不良事件分析47
- 讨论与分析47-52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47-48
- 2 疗效分析48-49
- 3 方药分析49-51
- 4 小结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表55-57
- 附图57-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礼,封绍奎;肤轻松所致面部皮炎76例报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年06期
2 郑凤兰,朱敬尧,徐素琴,林元珠;舒肤特治疗面部皮炎50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01期
3 方丽华,王侠生;面部皮炎的化妆品因素调查(408例对照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2期
4 杨永贺,于忠珍;肤轻松致面部皮炎3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1997年04期
5 赵婕,朱桂芝,肖春玲,宋文荣;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面部皮炎243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0年04期
6 陈红;化妆品与面部皮炎关系的调查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赵婕,朱桂芝,肖春玲,宋文荣;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面部皮炎243例分析[J];中国医刊;2001年08期
8 陈萍,张培华,张刚;药物联合低温喷雾治疗面部皮炎9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9 李林峰;郭静;王晶;;环境接触性因素在面部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成蓓蓓;;爱宁达治疗面部激素皮炎40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月君;李波;郑义宏;宋顺鹏;占城;;低温喷雾配合中药冷膜治疗面部皮炎132例临床研究[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郑义宏;史月君;李波;宋顺鹏;占城;;低温喷雾配合中药冷膜治疗面部皮炎132例临床研究[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周赛南;陆洪光;;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史月君;李波;宋顺鹏;占城;郑义宏;;低温喷雾配合中药冷膜治疗面部皮炎1 32例临床研究[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金萍;;青海高原地区266侧面部皮炎病因调查分析[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刘盛秀;杨春俊;杨森;;皮肤生理测试在面部皮炎中的临床意义[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瑛;;面部激素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8 吴祖兰;;中药面膜加低温冷喷治疗面部皮炎137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9 乐艳;项蕾红;;165例面部皮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弓月;李若瑜;刘玲玲;;面部皮炎的皮肤屏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守勤;面部皮炎细找因 综合处理能痊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曾正斌;面部为何爱起皮炎[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 杨碧莲;面部皮炎为啥青睐女性[N];保健时报;2010年
4 程守勤;激素类药物别乱用[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马建国 张向峰;知柏地黄汤治面部皮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顾泳;春暖花开遭遇“面子问题”[N];解放日报;2014年
7 ;春季如何防紫外线[N];蚌埠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晓岑;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曲燕;济南地区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致病因素的初步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3 周书会;面部皮炎香料变应原斑贴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4 吴亚东;面部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gE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玉;止痒润肤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药内服配合自拟苋榆湿敷方外敷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