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妇人大全良方》辨治妇人病痛证特点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6:42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妇人大全良方》中辨治痛证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南宋医家陈自明诊治妇科痛证遣方用药特点,探讨其诊治妇科痛证的学术思想,使其学术理论及诊疗经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首先以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论治妇人病痛证方药及相关论述为主要研究对象,用Excel对其进行初步整理与统计;再将初步统计结果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妇人病痛证方药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组合等统计分析;最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辨治痛证的论述对统计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其辨治妇科痛证遣方用药特点。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筛选出论治妇人痛证方366首,药物共计276味,其中论治月经病痛证方46首,共计药物135味;论治妊娠病痛证方102首,药物152味;论治产后病痛证方117首,药物159味;论治妇人杂病痛证方124首,药物205味。因存在同一个方同时治疗2-3种疾病,所以在分病种统计时有重复,各病中方剂总数大于366首。2.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妇人病痛证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得到治疗妇人病痛证药物频次前10的药物依次为:当归、肉桂、甘草、川芎、白芍、人参、生姜、酒、茯苓、生地黄;治疗月经病痛证药物频次前10位依次为:当归、肉桂、川芎、牡丹皮、酒、白芍、赤芍、人参、蜜、木香;治疗妊娠病痛证药物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列前10依次为:当归、川芎、人参、阿胶、甘草、白芍、黄芩、茯苓、生姜、白术;治疗产后病痛证药物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列前10依次为:当归、肉桂、白芍、甘草、川芎、人参、生姜、茯苓、酒、生地黄;治疗杂病痛证药物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列前10依次为:当归、肉桂、甘草、生姜、川芎、木香、酒、人参、茯苓、白芍。3.对药物“四气分析”得出妇人病痛证药性频次以温性药为首,其后依次为寒、平、热、凉性质药物;月经病痛证药性频次排序为:温性237次、寒性99次、平性96次、热性39次、凉性1次;妊娠病痛证药性频次依次为:温性340次、寒性161次、平性115次、热性22次、凉性13次;产后病痛证药性依次为:温性425次、寒性193次、平性173次、热性82次、凉性9次;杂病痛证药性依次为:温性626次、寒性225次、平性223次、热性60次、凉性6次。4.对药物“五味分析”得出妇人病痛证药物辛味药物应用最多,其后依次为,甘味、苦味、酸味、咸味、涩味;月经病痛证药味频次排序为:辛味273次、苦味233次、甘味225次、酸味31次、涩味16次、咸味15次;妊娠病痛证药味频次依次为:甘味340次、辛味334次、苦味292次、酸味43次、涩味18次、咸味14次;产后病痛证药味依次为:甘味484次、辛味446次、苦味401次、酸味77次、咸味33次、涩味21次;杂病痛证药味依次为:辛味684次、苦味548次、甘味510次、酸味83次、咸味58次、涩味19次。5.分析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妇人病痛证366首方药中发现以归入脾、肝、心、肺、胃、肾经的药物较多。月经病痛证药物归经频次自高到底依次为:肝、脾、心、肾、胃、肺、大肠、胆、膀胱、心包、三焦、小肠;妊娠病痛证方药归经频次排序:脾、肺、肝、胃、心、肾、大肠、胆、膀胱、小肠、三焦、心包;产后病痛证方药归经频次排序:脾、肝、心、胃、肺、肾、大肠、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杂病痛证方药归经频次排序:脾、肝、心、胃、肺、肾、大肠、胆、膀胱、三焦、小肠、心包。6.运用“医案统计”中“证候统计”分析,366例医案中以血瘀证、寒凝证、气滞证、气虚证、血虚证、肾虚证最多见。月经病痛证方药中(频次≥10次):血瘀证30次;血虚证与寒凝证均为16次;肾虚证14次;气虚证13次;气滞证占11次。妊娠病痛证中频次高低来统计(频次≥10次)分别为:寒凝证26次;气虚证25次;血虚证25次;肾虚证20次;气滞证18次;血瘀证17次;实热证12次;肝虚证11次;脾虚证10次。产后病证型(频次≥10次):血瘀证频次达66次;寒凝证33次;气滞证28次;血虚证22次;气虚证20次;外风证10次。杂病痛证证型(频次≥10次)中寒凝证50次;血瘀证47次;气滞证45次;外风证23次;气虚证22次;肾虚证17次;脾虚证15次;血虚证13次;阴虚证11次;湿滞证10次。7.利用“组方规律”分析,分别设置相应的“置信度”与“支持度个数”,得到月经病以“当归、川芎、牡丹皮、肉桂”为核心药物的组方规律;妊娠病最终得到“当归、阿胶、川芎、人参”的组合为核心药物;产后病核心药物组合为“当归、肉桂、白芍、川芎”;杂病得到以“当归、川芎、肉桂”为核心药物的组合。研究结论:1.《良方》中陈自明对于病因认识全面,他认为导致痛证的内因有饮食偏好、起居不节、劳逸过度、情志失调、失治等;外因有感受外界六淫邪气,其中尤为重视风寒之邪;不内外因如跌扑损伤、误食毒物或医生误治等。2.《良方》辨治妇人病痛证提倡明辨虚实,重视补虚,善用气血辨证法,以气血为纲,首重补血。主张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运用补益、行气、活血、清热、攻下等方法进行治疗。3.陈自明治疗妇人病痛证注重调护肝、脾、心三脏,调补冲任二脉,注重扶助阳气,用药体现辛甘化阳的温阳思想。4.陈自明诊治妇人病痛证的方药剂型多样,有汤剂、散剂、丸剂、外用(膏剂,栓剂)、酊剂。擅长用酒,善用食疗,注重饮食、起居、劳逸、情志等方面的调护。通过总结《妇人大全良方》辨治妇人病痛证用药经验,进一步丰富陈自明学术思想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妇人病痛证的认识,将其结论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对提高辨治妇人病痛证疗效大有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1.1
【图文】:

四气,比率图,药物


草经》云: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逡逑认为白芍具有止痛养血益气的功效。同样在《本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逡逑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逡逑能大补元气,安yL益智。人参在陈自明诊治妇人病痛证的方药中频次排在前列,同样提逡逑示妇人病痛证中因虚致痛所占比例较大。按照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教材来分类,在逡逑频次大于20的中药中,补益药有:当归、甘草、白芍、人参、白术、黄芪、阿胶、麦逡逑冬、熟地黄、蜂蜜、大枣;活血化瘀药有:川芎、桃仁、延胡索、没药、莪术、牛膝;逡逑温里药有:肉桂、干姜、附子、吴茱萸;清热药有:生地黄、赤芍、黄芩、牡丹皮;解逡逑表药有:生姜、防风、柴胡、羌活;理气药有:木香、陈皮;止血药有:艾叶、蒲黄;逡逑化湿药有:厚朴;利水渗湿药有:茯苓;清热化痰药有:桔梗。由此可见,在频次大于逡逑20的药物中以补益气血的药物所占比例较大,陈自明在治疗妇人病痛证时注重补虚。逡逑在统计报表系统中,选择方剂统计,通过对366首处方中,共计276味药物的四气、逡逑五味分析,得到的频次及比率如图丨、图2所示:逡逑

五味,比率图,药物


逦B邋涩逡逑图2妇人病痛证总药物五味比率图逡逑如图1、图2所示,《良方》论治妇人痛证总药物四气频次按由高到低分别为:温性逡逑1458邋次(51%);寒性邋627邋次(21.83%);平性邋559邋次(19.55%);热性邋186邋次(6.51%);逡逑凉性29次(1.01%)。通过五味分析得出辛味出现频次最高,达]56丨次(33.02°/。);其逡逑次为甘味,达到1428次(30.2%);苦味列第三,频次达1339次(28.32%);酸味216逡逑次?(4.75%);咸味邋113邋次(2.39%);涩味出现邋71邋次(1.5%)。逡逑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发现,《良方》用治妇人病痛证方中温热性药物应用较多,达到逡逑57%,寒凉的药物仅占23%,五味中辛、甘、苦三味分别位列前三。其中运用频次较高逡逑的温热药有:肉桂、川芎、白术、木香、黄芪、干姜、防风等。频次较高辛味药有:当逡逑归、肉桂、川芎、生姜、木香、干姜、枳壳等?,常用的甘味药:当归、肉桂、甘草、人逡逑参、茯苓、生地黄、赤芍、白术等;苦味:生地、木香、黄芩、枳壳、麦冬、琥珀、延逡逑胡索、柴胡等。由于一味药可能含有多种性味,所以在不同性味频次较高的药物中存在逡逑重复。逡逑通过对《良方》中妇人病痛证药物的归经统计分析,得到图3:逡逑18逡逑

统计图,统计图,气血,陈自明


药物归经中以归脾经出现的次数最多,达1595次,其次为归肝经次数达1435次;逡逑归心经出现次数达到1249次;肺经1027次;胃经1009次;肾经710次;大肠经396逡逑次;胆经286次;膀胱经208次;小肠经77次。陈自明在诊治妇人病痛证方药中,药逡逑物归经以归脾、肝、心经出现频次最高。陈自明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逡逑神自清。|5]”妇人经、孕、产、乳各时期均与血充盈与否密切相关。若气血充盛,充注逡逑于冲任,濡养胞宫,则如期行经;妊娠期气血充盈,胎元则得其滋养;产后气血充足,逡逑上行化乳,为新生儿提供营养。而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三者均与血液储藏、生成、逡逑运行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陈自明在论治妇人病痛证时多从脾、肝、心考虑。逡逑本研究共收集妇人病痛证方剂366首,在统计报表系统中,选择方剂统计,在“病逡逑例分析”不设置查询条件,点击“开始查询”,进入基本信息统计,可以对妇人痛证方逡逑药主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见图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骄;中医痛证的研究方法学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S1期

2 邱家才;痛证治法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S1期

3 陈日兰;何彦霖;江海燕;刘泓毅;韦秋娜;罗国馨;彭元霞;朱英;;从否卦论针灸治疗痛证之取穴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19年06期

4 范春茹;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证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03期

5 闫培远;痛证验案3则[J];中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6 高永平,陈家友;痛证勿忘治痰[J];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09期

7 熊家平,刘青;田玉美痛证经验3则[J];江西中医药;2000年04期

8 胡津丽;;盛灿若主任经验——对穴治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9 路银龙;浅论痛证的辨证论治[J];内蒙古中医药;2000年02期

10 宋宁;;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佃会;王健;张晓莲;;针灸镇痛方法集粹[A];2014’针药并用及穴位用药学术研讨会、山东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丁世幸;;《伤寒论》痛证治法述要[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永健;钱耀明;乐枫;张啸刚;;当归拈痛汤在中医外科痛证疾病中的应用经验[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文景;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曾小玲;《妇人大全良方》辨治妇人病痛证特点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陈志远;《临证指南医案》痛证用药规律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吴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痛证(疼痛)证型特点、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姚文轩;薛己辨治痛证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金中;明代以前医家对胁痛的认识和治疗[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6 山岩;古代针灸歌赋中治疗痛证的处方取穴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3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83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