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组方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7 09:09
【摘要】:目的:通过对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统计分析,总结并探讨周亚滨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组方特点。方法:收集就诊时间为2016年09月--2018年12月由周亚滨教授治疗的诊断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例信息,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75例,多次就诊的患者以首诊病例资料为主。将筛选后的病例信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组方特点。结果: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录入的75例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共涉及中药132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384次)、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69)、利水渗湿药(153次)、活血化瘀药(143次);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十位中药分别是炙甘草(75次),黄芪(71次),党参(62次),五味子(59次),桔梗(57次),麦冬(56次),升麻(52次),茯苓(47次),葶苈子(45次),大腹皮(40次);主要症状包括心悸(73次)、气短(68次)、胸闷(63次)、乏力(57次)、喘促(46次)、咳嗽(38次)、下肢水肿(35)、不能平卧(27次)、咳痰(26次)、舌紫(25次);涉及的证型主要包括阳虚水泛证(32.00%)、痰饮阻肺证(24.00%)、气虚血瘀证(24.00%)、气阴两虚证(10.67%)、心肺气虚证(5.33%)、心肾阳虚证(4.00%);四气五味归经统计显示,四气中温性药物(38%)、寒性药物(34%)、平性药物(24%)、热性药物(2%)、凉性药物(2%);五味中甘味药物使用最多(38%),其次依次为苦味药物(29%),辛味药物(26%),酸味药物(4%),咸味药物(2%),涩味药物(1%);归经主要入肺经(18.96%)、脾经(17.23%)、心经(15.94%)、胃经(11.18%)、肝经(10.70%);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提取核心药物组合6对;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6对。结论:1、慢性心衰临床以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证为常见证型,周亚滨教授在治疗上多以益气活血、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为主要治法。2、甘味、苦味、辛味;温性、寒性、平性;肺经、脾经、心经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用药的主要性味与归经。3、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用药,其中又以黄芪,党参,五味子,桔梗,麦冬,升麻,茯苓,葶苈子,大腹皮等为核心药物4、黄芪、党参;桔梗、升麻;麦冬、五味子;大腹皮、黄芪等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金苗;杜武勋;;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物质基础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2 李小庆;刘金星;;浅谈张元素的药物四气五味理论[J];四川中医;2015年10期

3 孙政华;邵晶;郭玫;;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25期

4 刘呈宇;杨士勇;;杨士勇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5 张钟媛;;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05期

6 张建平;张淼;王焕玲;张红霞;;田芬兰对心脾相关的认识[J];河南中医;2015年01期

7 康素娴;张瑜;赵芳;王凌芬;张艳红;;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29期

8 蒋承利;曾建斌;万蝉俊;;伍炳彩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4年10期

9 周云艳;孔一慧;李为民;;心力衰竭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年05期

10 李彬;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惠良;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景选龙;仲景方辛甘配伍法及其对后世影响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闫玲玲;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十年文献分析[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桂静;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田桂春;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9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