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内关穴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小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5:40
【摘要】:目的:以交感神经调节为切入点,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微渗透泵灌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1.分组:引购75只SPF级雄性C57BL小鼠,将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内关穴处理组、针刺非穴处理组、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共5组,每组15只。2.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外,异丙肾上腺素(40mg/kg/d)灌注微渗透泵置于小鼠背部皮下,空白对照组采用同微渗透泵同等大小洁净塑胶以做假手术处置。3.处理:(1)针刺内关穴处理组:异氟烷吸入麻醉后,采用0.17 mm×7 mm不锈钢毫针,直刺小鼠双侧内关穴,刺入深度为2mm,留针15 min。(2)针刺非穴处理组:异氟烷吸入麻醉后,采用0.17 mm×7 mm不锈钢毫针直刺小鼠尾根部非穴位分布区针刺,留针15min。(3)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异氟烷吸入麻醉15min后,给予阿替洛尔(10mg/kg)水溶液灌服,每日1次。(4)心肌肥厚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异氟烷吸入麻醉15min,每日1次。各组均连续处理14天。4.测定:实验第1天及第15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并行组间对比。实验第15天,各组小鼠行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与Masson染色后各组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电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1.一般状态和死亡情况:空白对照组小鼠一般状态良好,呼吸规律,无喘促现象。针刺内关穴处理组和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的小鼠一般状态较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针刺非穴处理组小鼠相比,皮毛颜色及光泽度好,呼吸平稳未见急促现象;针刺内关穴处理组死亡率较低,心肌肥厚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死亡率较高。2.心率: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针刺非穴处理组小鼠心率明显较高(P0.05),同心肌肥厚模型组相较,针刺内关穴处理组、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非穴处理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均增加(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相比,针刺内关穴处理组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LVPWd和LVPWs值均有所下降(P0.05),各组射血分数(EF)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非穴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心肌组织出现代偿性肥大,而针刺内关穴处理组和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的心肌细胞和肌纤维病变程度明显小于心肌肥厚模型组。5.各组小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实验第1天,五组小鼠血清NE水平无差异(P0.05);实验第15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非穴处理组NE表达水平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相比,针刺内关穴处理组和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血液NE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内关穴可显著逆转微渗透泵灌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改善其心肌纤维化程度。2.针刺内关穴对微渗透泵灌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及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5
【图文】:

小鼠,死亡率,内关穴


如针刺内关穴处理组和药物组小鼠活跃,且皮毛较晦暗,光泽度不如内关穴处理组和药物组,偶有几只小鼠口唇爪甲颜色深紫,且呼吸可急促,正常组小鼠的精神状态及活跃度等都较好。死亡情况分析每天观察记录各组空白对照组、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内关穴处理刺非穴处理组、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小鼠的生命状态,现记录如表 1表 1 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记录表天数 1-2d 3-4d 5-6d 7-8d 9-10d 11-12d 13-1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非穴组药物组11002000110000010000000000110011010

心电图,小鼠,心率,针刺


死亡率分别为 10%、10%、20%。实及阿替洛尔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有 1 只小鼠0%。第 7-8 天空白 对照组 小鼠死 亡 1 只,死了阿替洛尔阳性药物组各组小鼠均有死亡。进行的第 15 天,扫描并记录各组小鼠心电图型组与针刺非穴治疗组小鼠心率较高,阿替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心率相对较低。经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组小鼠心多重比较: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非穴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内关穴治疗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 性 药 物 组 与 心 肌 肥 厚 模 型 组 相 比 差 异。各组心率值及心电图具体情况可见如下:

心电图,心电图,小鼠,电图


图 3 各组小鼠心电图注 :A 模 型组 心 电图 (551 BPM),B 内 关组 心 电图 (349 BPM),C 非 穴组 心 电图( 565BPM) ,D 药物组心 电图(359 BPM) ,E 空白组心 电图(390 BPM)4.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第 15 天各组小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软件进行五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6.255,P<0.05,说明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F=17.062,P<0.05,说明五组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不全相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射血分数 EF、FS 值经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 F=1.472, P>0.05(EF);F=1.445,P>0.05(FS),说明 EF 与 FS 值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针刺非穴处理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和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桦;王兵;唐汉庆;莫小强;王金花;王露瑶;赵玉峰;李晓华;;铁皮石斛多糖对冠心病模型家兔心功能及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21期

2 周文婷;王雪飞;邬利娅·伊明;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马虎;古再努尔·买买提;艾尼瓦尔·吾买尔;;i卙r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年11期

3 张骏浩;杨逢永;王雅婧;王其新;;硫化氢对内皮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5年09期

4 王诗才;陈太军;黄美松;朱少铭;;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7期

5 段练;熊兴江;王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机及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8期

6 李梅;包怡敏;刘爱华;王星禹;张志雄;;电针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7 王红;王威龙;赵伟丽;赵楠;孙世晓;;电针曲池、神门、足三里穴对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家兔干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4年01期

8 杨添淞;赵楠;赵伟丽;王威龙;孙世晓;佟欣;;电针曲池、神门、足三里穴对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家兔左心泵血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3年06期

9 陈明;陈志武;龙子江;刘金林;高华武;王雅娟;;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 Ⅱ/p38MAPK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07期

10 许旭东;宋晓伟;荆清;秦永文;;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microRNAs的表达变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玮玮;血管紧张素Ⅱ通过AT1R/StAR/AS/醛固酮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心肌肥厚和心脏纤维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2 黄小楼;益气活血药通过调节自噬对心梗大鼠心室重塑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李凯;温阳化饮法调控ANGⅡ-NADPH氧化酶-ROS通路防治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龚军;“冠心Ⅴ号”调控心脏局部RAAS干预AMI后心室重构机制与冠心病不同类型体质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辛娟娟;电针“内关”穴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6 冯英;抑制心肌肥厚小鼠CaMKII活性对ISO诱导的心律失常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普芳丽;TLR4/MyD88的蛋白表达与AngⅡ诱导心肌肥厚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2 何姗姗;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右侧颈交感干离断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付伊萌;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马超;拟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5 齐跃;束缚应激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与β肾上腺素受体内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芳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JNK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金银姬;“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肌病大鼠心室肥厚指数的作用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79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9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