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3:0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地黄饮子对中风后失语(阴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风后失语(阴虚型)患者共48例,并将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再结合中药汤剂地黄饮子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及失语症BDAE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在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总体言语能力上的变化,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来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同时观察患者核心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常规监测治疗中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探讨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阴虚型中风后失语结果的差异性。观察所得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中风后失语患者在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分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核心中医证候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脱落患者。2.在语言功能总体评定方面,以及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在对中风后失语患者总体治疗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0例,无进步2例,总有效率为91.60%。对照组基本治愈1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2例,无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在核心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咽干口燥等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半身不遂、手足心热症状的改善上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数据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7.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型)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语言功能,并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针药结合对中风后失语(阴虚型)患者临床核心中医症状如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咽干口燥有明显的疗效,对肢体偏瘫、手足心热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照;;针药结合治疗面瘫68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5期

2 钱富生;袁玲;;针药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9期

3 杨阳;;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11期

4 徐圣;;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年23期

5 乔林波;;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6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05期

6 王景岳;王栋;;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10期

7 项旦加;;针药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年04期

8 赵非一;许红;燕海霞;;针药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2期

9 于月芬;;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80期

10 张镇群;;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海军;;艾灸与针药结合治疗痛经102例[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赵非一;许红;燕海霞;;针药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A];中医对睡眠疾病的机理探讨和辨证论治新进展[C];2015年

3 倪光夏;冉群芳;;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规律性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4 金泽;王春英;;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红霞;张虹亚;刘涛峰;李云;;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茂奎;余铁生;;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洪恩四;宗秋林;白振军;;针药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举隅[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常万基;柳秀峰;林维启;;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咽炎30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建林;杨国登;;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0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蓉;高凡h

本文编号:2800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00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