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健心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0-08-22 17:06
【摘要】:目的本试验运用健心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患者,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其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NYHA心功能II~III级的共60例,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的药物基础上加用健心汤,每日一剂,分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QOLS)、6分钟步行距离(6MWD)、B型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以及脂联素(APN)、瘦素(L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中医证候: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于患者中医单项证候方面,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单项证候上较对照组更有优势,特别在气喘、浮肿、尿少等方面,疗效更显著(P0.05)。(2)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改善心功能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改善心功能的总有效率为60.0%,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更优(P0.05)。(3)明尼苏达QOLS:两组患者治疗前QOLS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经治疗后QOLS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CHF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P0.05)。(4)6MWD: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对CHF患者生活耐量改善更优(P0.05)。(5)BNP、APN、LP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6)LVEF、LVEDd:治疗前两组心脏彩超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LVEF值均较前有所增加(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结论在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心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病人,能更显著的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患者血清BNP、APN、LP水平,优于单用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对于改善患者LVEF值方面,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健心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病人无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图文】:

疗效比较,心功能,治疗前后,总有效率


前后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比较、图 1 示:治疗前对照组内心功能分级(II/III)为 13/17,治疗组I/III)为 15/15,经卡方检验有可比性(P>0.05)。经 4 周治疗后 6 例,有效 12 例,无效 10 例,恶化 2 例,总有效率为 60%;11 例,有效 15 例,无效 4 例,恶化 0 例,总有效率为 87%。经出: Z=-2.014,P=0.02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比较Tab1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加重 有30 6 12 10 2 30 11 15 4 0

中医证候,治疗前后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图 2 示: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经 t 检验后(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表 1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ab15.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Integra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治疗前 治疗后组内 组间(治t P t 29.77±2.80 15.30±2.85 19.816 0.000-2.708 30.53±2.91 17.53±3.50 15.642 0.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继文;李金霞;刘寨华;张华敏;;气虚血瘀证源流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09期

2 李军茹;陈卫国;贾守宁;马春花;李生洪;杨江民;;藏药复方对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微循环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1期

3 曲江凤;余江维;余国君;黄玮;;浅析气虚血瘀证的研究现状[J];现代养生;2018年12期

4 杨洪雁;张香东;崔梓扬;张宜强;孙晓蛟;白秀娟;;复合因素致气虚血瘀证模型的制备[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年02期

5 宁伦;丁成华;窦倩;;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3年07期

6 韦薇;徐凤芹;权隆芳;曹玉璋;童文新;张晋;辛莉;王海云;曾文颖;;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的德尔菲法及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11期

7 杨宝元;李继安;董印宏;冯伟;张磊;;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性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年08期

8 刘涛;徐秋玲;王伟;赵明镜;于永新;许文玉;郭淑贞;刘蕾;;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缺血心肌蛋白质组学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年07期

9 朴胜华;胡因铭;郭姣;;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评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包祖晓;刘素芝;张远怀;;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毅;闫高颖;王世祥;王晓雯;贾璞;刘勤社;郑晓晖;;活血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机制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5年

2 陈全福;张敏州;王磊;杨广;;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年龄组之间危险因素与气虚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分析[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英羽;王多诚;;血瘀通颗粒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72例临床试验总结[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文静;韩梅;;基于德尔菲法的糖尿病肾脏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诊断量表条目的建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5 甘佳乐;;中风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杨文明;李祥;汪瀚;王晓e

本文编号:2800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00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