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顼祺, 李秉英;对《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探讨[J];山西中医;1995年01期
2 顼祺,李秉英;《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1995年03期
3 郁志华;林水淼;;论“五脏之精”及其在中医防治老年病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06期
4 高杉;;《张琪从五脏论治临证举要》评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年15期
5 王德建;陈思聆;吴英雅;熊燕;;浅析五脏藏神的内涵[J];饮食科学;2019年04期
6 王巍;;脑神与心神、五脏神关系及整合机能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7 ;无疾不可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8 金武祥;;五脏调养歌[J];开心老年;2007年09期
9 郝仁;;五脏加油健康无恙[J];医药保健杂志;2008年16期
10 易红;李昌鹏;张魏;;论钱乙“五脏为纲”的思想[J];四川中医;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郁志华;林水淼;;论“五脏之精”及其在中医防治老年病中的意义[A];第十二次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研讨会暨老年病防治科研进展学习班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王小平;;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常立果;;五脏概念与五行模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淑然;刘燕池;郭霞珍;韩贵消;;论中医五脏调控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理论的差别[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吴承玉;徐征;骆文斌;吴承艳;沈卫星;;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丽;;从五脏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A];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葛晓舒;;“五脏神说”正名与正误[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承玉;徐征;吴承艳;骆文斌;沈卫星;;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A];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周珏;;不寐病五脏论治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烟建华;《内经》五脏概念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马昆;五脏有火 祛法不同[N];健康报;2018年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研究所 钱俊华;五脏火 清法各不同[N];健康报;2014年
4 韩笑;五感官不适预示五脏衰弱[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吉梅;别让五脏着了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6 李其忠教授主讲;中医五脏化液理论及临床表现[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五脏藏毒妙方除(上)[N];河北农民报;2009年
8 烟建华;《内经》五脏概念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朱莹;治咳五脏各不同[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10 解志维;人体内有“五脏六俯”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三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杨运达;五脏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伟;五脏为本的中医衰老学说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于晓强;《黄帝内经》“神”理论发生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班光国;中医五脏调控女性生殖的理论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刘朝贵;海峡两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战;《黄帝内经素问》隐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白钟国;《黄帝内经》睡眠调理机制及应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唐哲;基于先秦哲学观的《黄帝内经》医学方法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涛;《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发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周继朴;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唐晶;基于文献脾“运代五脏”创新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黎鹏程;衰老的五脏虚衰病机及临床抗衰老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5 刘s
本文编号:2817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1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