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近20年慢性肾衰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学位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7.5
【部分图文】:
数据核对及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检索及数据收集,共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文献资料 381 篇。其中,包含内服法 392 例,涉及使用药物共 271种;外治法 173 例,涉及使用药物共 152 种。1. 内服法用药统计1.1 药物频次统计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按照“慢性肾衰”病名提取内服法方药药物频次统计表导出至 EXCEL 数据表,从多到少对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次进行排序:中药内服法治疗慢性肾衰共涉及 271 种中药,用药频次共 4939 次,频次占比>1%的有 29 种,使用频次均≥50 次(统计表见附表 1)。药物频次统计前 10 位频次及频次占比分布情况见下图 1。
果见下表 1 及图 2;设置支持度为 20%、置信度为 0.6 时进行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计算,并按照置信度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见下表 2。表 1 内服法高频药对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6)序号 药物模式 出现频度 序号 药物模式 出现频度1 丹参, 黄芪 128 8 川芎,丹参 872 丹参, 茯苓 125 9 大黄,茯苓 843 黄芪, 茯苓 122 10 黄芪,白术 824 丹参, 当归 101 11 赤芍,丹参 805 黄芪, 大黄 98 12 党参,黄芪 806 黄芪, 当归 92 13 白术,茯苓 807 丹参, 大黄 89 14 当归,茯苓 80
祛风寒湿药(17)。温里药 84 1.70%平肝息风药 70 1.42% 平抑肝阳药(49),息风止痉药(21)。止血药 47 0.95%凉血止血药(27),化瘀止血药(18),温经止血药(2)。消食药 45 0.91%安神药 37 0.75% 养心安神药(22),重镇安神药(15)。开窍药 7 0.14%驱虫药 3 0.06%攻毒杀虫止痒药 1 0.02%合计 4939 10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荣;;中药内服配合中药足底反射治疗慢性肾衰42例临床观察[J];健康之路;2016年10期
2 李萍;;大黄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6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年05期
3 周恩超;曾安平;王钢;;从痰论治慢性肾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闫立枫;;慢性肾衰的研究近况[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4期
5 何文锦;叶传蕙以除湿为主论治慢性肾衰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02期
6 胡波;16例慢性肾衰的误诊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02期
7 凌传明,植广林,熊惠军,詹耀明;猫慢性肾衰的诊疗[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4年05期
8 孙艳梅 ,田中兴;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05期
9 张蕊林,武秀萍;健康教育对延缓慢性肾衰的临床评价[J];山西临床医药;2002年03期
10 曹英,张富娟;慢性肾衰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原医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辉;;梁晓平多途径治疗慢性肾衰经验[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2 张世岭;王铁萸;;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78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3 于家菊;韩履祺;赵淑珍;;肾衰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4 张晓辉;殷小红;葛吉美;黄洪锋;陈江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在慢性肾衰患儿中的应用[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高云峰;张吉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30例临床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袁杭海;何立群;;海派名医童少伯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总结[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7 冯二伟;吉勤;谢林伸;杨蕊娇;魏敏;;中医治疗慢性肾衰新概况[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黄U_金;张秀芳;;浅谈慢性肾衰的防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9 谢莹;刘宗阳;;慢性肾衰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谢华;;黄芪、丹参治疗慢性肾衰临床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吕勇 本报记者 陈小飞 整理;曹恩泽辨治慢性肾衰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 张保东;治疗慢性肾衰怎样合理使用大黄[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叶休;哪些因素可致尿毒症[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机制研究广泛深入防治对策与时俱进[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孙国根;我国慢性肾衰儿童“生长”问题应引起重视[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陈瑗 周玫;慢性肾衰透析患者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 孙伟;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郭静 通讯员 温志勤;慢性肾衰未必要透析[N];广东科技报;2009年
9 董兴刚;慢性肾衰 中医调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春梅;慢性肾衰如何保守治疗?[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曼;全反式维甲酸对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欧阳晃平;慢性肾衰中医证候特点及补肾泄毒颗粒对其肾小管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李强;尿毒灵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张耀全;阻断泛素—核因子-κβ信号通路防治慢性肾衰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先小乐;基于肖氏“慢性肾衰整体功能代偿疗法”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思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范彩文;姚树锦补脏通腑学术思想总结及扶正固肾解毒法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7 喻闽凤;赵纪生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学术思想及健脾益肾解毒化瘀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金华;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薛武更;聂莉芳教授论治慢性肾衰经验及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10 金俊佑;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TH、EPO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佳;基于数据挖掘的近20年慢性肾衰中医用药规律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9年
2 于洋;慢性肾衰的古代源流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Meta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李伟明;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傅晓骏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戴晶晶;二黄方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姚迪;董志刚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温琛;马进教授以积论治慢性肾衰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刘兴烈;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陈英兰;加味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雍晓婷;健脾和胃方在治疗慢性肾衰中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保华;603例慢性肾衰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7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1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