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背俞穴温针灸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1 14:17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背俞穴温针灸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患者寻找一种具有传统针灸特色、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拟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72例2018年4月-2019年1月于佛山中医院针灸科门诊部就诊或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为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治疗组的临床选穴为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的肺俞、心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均双),并于针刺后施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的临床选穴主要围绕颈部的局部穴位选取,具体为百会、双侧风池、天柱、大杼、颈夹脊(C3、C4、C5),予施以电针治疗。以上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2周,中间间隔2天。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总评价,并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痛量表(NPQ)、中医症候评分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统计对比,以评价背俞穴温针灸疗法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病患群体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共脱失7例病例,总共纳入有效病例65例,其中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33例、对照组(常规电针组)32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比例、病程)进行基线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对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治疗前的各量表总积分及子项目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对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各量表总积分及子项目积分进行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为: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的治愈率为54.55%,对照组(常规电针组)为25.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5.对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患者治疗后的ESCV总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眩晕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生活及工作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及社会适应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患者治疗后的颈痛症状与功能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颈痛程度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痛持续时间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物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阅读及看电视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认为两种疗法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且背俞穴温针灸疗法的疗效更优,主要在改善眩晕、日常生活及工作、颈痛持续时间、阅读及看电视体验以及中医症候方面更为明显。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安;;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年01期

2 刘艳平;田培良;;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22期

3 阮晶;肖光;肖珊;;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年24期

4 程海珍;;头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年01期

5 曾福祥;;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年01期

6 王春梅;;温针灸治疗盆腔炎性包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81期

7 李敬仁;褚庆存;张铁锋;刘智雄;姜桂凤;;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及症状转归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94期

8 黎石辉;周伟友;陆延伟;;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9年11期

9 党春奇;;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年12期

10 黄锡东;;防风膝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痛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鹏杰;;中药内服配合温针灸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一届京鲁针灸高峰论坛暨山东针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2 王凌海;李晓东;邹春艳;姜海良;姜静;;电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A];《健康周刊》医药研究研讨会综合刊(2015年12月第1期)[C];2015年

3 王金池;;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张焕琨;;齐刺温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96例[A];第十七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单赤军;全昕;;温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7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尤艳利;周爽;李伟红;钱小路;舒适;李瑞;;腕踝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7 王光宗;诸灵军;;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海;张瀚元;;张力下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9 李海;张瀚元;;张力下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池细绿;;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A];2012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温针灸治疗腰突症术后腰痛有良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骨科主任医师 王慧敏 整理 吴永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N];健康报;2018年

3 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香;“老寒腿”发作 就用温针灸[N];大众卫生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兆雍;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Meta分析及系统回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陈巧敏;不同时间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陈巧敏(Chan Hau Man);不同时间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郑英慧;温针灸八毼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陈美君;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莫永豪;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黎家明;灵龟八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冯凤珍;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颖;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陈世铭;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妮热·赛买提;温针灸结合浮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2 颜春妮;温针灸腰阳关、次毼穴对PD模型大鼠Cor、HIS及其H_1R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李楚健;温针灸和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早期与中期的疗效对比[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陈佳瑶;背俞穴温针灸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苏美玉;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潘巧仪(Poon Hau Yee);温针灸治疗EMS痛经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周冰雪;“颈腰合治”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张慧敏;温针灸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许浩琦;不同温针灸频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彭玉莹;脂三针温针灸干预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3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3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