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素及证型的分布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7:44
   研究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相关因素分布的相关性,希望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方便进行有效的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k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收集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以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对象共112例,在性别方面,其中男性59例,女性53例;年龄方面,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所纳入研究的病例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位证素在脾、胃、肝、肾,病性证素分布依次有血瘀(占94.6%),阴虚(占82.1%)、气虚(占45.5%),气滞(占33%),痰(占19.6%),热蕴(占18.8%),阳虚(占16.1%),寒(占16.1%),血虚(占12.5%),湿(占7.1%)。病性证素以虚实夹杂证证素为主,而虚证常见证素又以阴虚为主要致病因素,实证常见证素以血瘀致病因素为主,不同性别的病性证素分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4490.05);不同年龄的病性证素分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9770.05);病性证素与DPN分期分布情况,DPN早中晚三期,血瘀证均可出现,早中期频率较高的致病因素为血瘀、阴虚、气虚、气滞、热,晚期阳虚、痰、寒的发生频率明显增高。3.各证型中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阴虚兼血瘀证证、痰阻血瘀证、阳虚寒凝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湿热阻络证。不同性别的证型分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50.05);不同年龄的证型分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7720.05);证型分布与DPN分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DPN分期中,早中期以气阴虚兼血瘀证最为多见,DPN中期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痰阻血瘀证频率增高,阳虚寒凝证多见于DPN晚期。结论:1.DPN的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性证素主要有血瘀、阴虚、气虚、阳虚、气滞、湿、血虚、热、寒、痰。虚证常见证素以阴虚为主,实证常见证素以血瘀为主,致病以多病性证素相兼,各个病性证素在性别,年龄间无显著差异。3.DPN早中晚三期,血瘀证均可出现,早中期频率较高的致病因素为血瘀、阴虚、气虚、气滞、热,晚期阳虚、痰、寒的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早中期以气阴虚兼血瘀证最为多见,DPN中期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痰阻血瘀证频率增高,阳虚寒凝证多见于DPN晚期。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以气阴虚兼血瘀证最为多见,依次为痰阻血瘀证、阳虚寒凝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湿热阻络证,且各个证型在性别、年龄间无显著差异。
【学位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部分图文】:

分布情况,病性,性别分布,情况


寒凝18 16.1湿8 7.1血虚14 12.52 病性证素及性别分布情况不同性别的病性证素分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 2.2-2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χ2=8.870,p=0.449 气虚 热蕴 气滞 痰凝 血瘀 阴虚 寒凝 湿 30)29(56.90)13(61.90)19(51.40)11(50.00)54(50.90)52(56.50)6(33.30)6(75.00)70)22(43.10)8(38.10)18(48.60)11(50.00)52(49.10)40(43.50)12(66.70)2(25.00)

年龄分布,病性,年龄分布,痰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表 2.2-3 病性证素及年龄分布情况气虚 热蕴 气滞 痰凝 血瘀 阴虚 寒凝 湿 )4(7.80)0(0.00)1(2.70)1(4.50)6(5.70)5(5.40)1(5.60)0(0.00)0)27(52.90)15(71.40)25(67.60)13(59.10)63(59.40)55(59.80)11(61.10)3(37.50)0)20(39.20)6(28.60)11(29.70)8(36.40)37(34.90)32(34.80)6(33.30)5(62.50)=8.112,p=0.977

分布情况,病性,分布情况,血瘀证


图 2.2-5 病性证素及分期分布情况型与性别、年龄、DPN 分期相关性分析证型分布情况将病例中证型进行统计,证型分布如下,气阴虚兼血瘀证(占 45.5%)居多,阻血瘀证(占 19.6%)、阳虚寒凝证(占 16.1%)、肝肾阴虚兼血瘀证(占 13阻络证(占 5.4%)。表 3.1 证型分布情况证型 例数 百分比(%)肝肾阴虚兼血瘀证 15 13.4气阴虚兼血瘀证 51 45.5湿热阻络证 6 5.4痰阻血瘀证 22 19.6阳虚寒凝证 18 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热孜万古力·阿帕尔;吴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的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03期

2 胡晓蓉;;糖尿病病人常见的饮食、运动误区[J];中国水电医学;2006年06期

3 赵玉馨;;糖尿病肾病61例临床分析[J];水电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4 郑洁;;糖尿病肾病易患因素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3年02期

5 王超;;高频超声评价肾小球滤过率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年21期

6 张帅;殷国泉;于春晓;高羽;徐娇阳;秦明明;路勇;浦春;;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7 王小星;;糖通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32期

8 马召青;刘文;白林瑞;张淑英;宋亚欣;;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J];心理月刊;2020年01期

9 刘芳;;低蛋白质饮食疗法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年12期

10 李建屏;;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A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Z腪

本文编号:2823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3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