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四神针合胃三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21:06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四神针结合胃三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四神针结合胃三针针刺疗法和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客观评价四神针结合胃三针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60例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门诊、脾胃科门诊。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四神针结合胃三针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针刺组:穴位选取:四神针、胃三针[内关(双侧)、中胺、足三里(双侧)],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每日三次,口服。治疗组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对照组每周连续服药7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级评分表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均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候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经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分析,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8例痊愈(26.7%),12例显效(40.0%),8例好转(26.7%),2例无效(6.67%),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4%;对照组治愈2例(6.67%),显效8例(26.7%),好转14例(46.7%),无效6例(20.0%),临床总有效率80.1%。两组临床疗效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4.生存质量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FDDQL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分别经组内与治疗前比较,FDDQL积分均较前增加,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分析,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与不良反应针刺组与药物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没有患者因此而中断或者退出治疗。结论:四神针结合胃三针能显著降低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体临床疗效优于莫沙必利分散片。鉴于四神针结合胃三针有效性高并且安全性较好,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1 病名来源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论治
        1.1.4 综合疗法
    1.2 西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2.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2.1.7 研究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本情况
        2.2.2 安全性指标
        2.2.3 诊断学指标
        2.2.4 疗效测评标准
        2.2.5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基线资料比较
        2.3.2 针刺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3 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2.3.4 两组FDDQL积分比较
        2.3.5 结果小结
    2.4 讨论
        2.4.1 立论依据
        2.4.2 选穴依据
        2.4.3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依据
        2.4.4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远;张旖晴;张振宇;徐佳音;豆以彪;范肃;韩潇箫;;推拿夹脊穴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年03期

2 徐因;刘莉宁;杨志军;程永波;白瑞雪;贾小红;;“老十针”合调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12期

3 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抗抑郁焦虑治疗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34期

4 方晓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10期

5 牟亭亭;;运用腹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年05期

6 张维;张t ;刘卓然;;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年05期

7 赵瑾;闫海岚;刘娜;石志敏;;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09期

8 张声生;李晓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英文)[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9 朱恩林;张北华;康楠;唐旭东;;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状述评[J];世界中医药;2015年07期

10 袁星星;王炳予;杨磊;张雅丽;;针刺公孙、内关穴对伴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迮兴宇;张捷;陈杰;裴音;杨婧;;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情绪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枝锦;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7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7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