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炎性肌病特异性抗体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0-10-11 23:32
研究目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骨骼横纹肌,本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常见有皮疹、向阳疹、关节伸侧面皮疹、手掌表皮过度增生、皮肤溃疡,可伴有肌痛、关节痛等症状。随着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检出率的提高,不同MSAs抗体阳性的患者被发现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本病在中医范畴属于“肌痹”或“皮痹”、“脾痹”等,中医诊治本病具有特色及优势,但目前缺乏针对MSAs的辨证分析,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MSAs分组IIM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临床指标,为IIM中医辨证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对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肌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进行临床验证。研究方法对109例风湿免疫科住院病人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记录病人发病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喜寒热、纳食睡眠、二便、舌脉等中医证素;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T淋巴细胞(CD3+)、T诱导/辅助细胞(CD3+CD4+)、T抑制/杀伤细胞(CD3+CD8+)等临床指标,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检测使用欧蒙公司免疫印迹法或ELISA法经预处理、温育、洗涤等步骤进行测定。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分组比较。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百分率(%)表示,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共10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根据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肌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分为湿热瘀阻证32例,阴虚热郁证40例,脾虚痰湿证35例。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85例,阴性患者22例,MSAs总阳性率达79%,其中抗MDA5抗体、抗ARS抗体、抗TIF1-y抗体是最常见的三种亚型,分别占总数的24%、20%、15%,其次是抗NXP2抗体阳性患者13例、抗Mi-2抗体阳性患者7例、抗SRP抗体阳性患者6例。20例抗ARS抗体阳性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者占12例,占抗ARS抗体总数60%,其余是抗EJ抗体3例(占15%)、抗PL-7抗体2例(占10%)、抗PL-12抗体2例(占10%)、抗OJ抗体1例(占5%)。2、性别、发病年龄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性,但抗NXP2抗体组的发病年龄最小(P=0.0310.05);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中以阴虚热郁证及脾虚痰湿证为主,病程在0.5~3月的患者中以湿热瘀阻证为主;抗SRP抗体组与抗NXP2抗体组病程长于抗ARS抗体组(P0.05)。3、湿热瘀阻证中抗MDA5抗体组最多,其次为抗ARS抗体组,抗NXP2抗体组和抗SRP抗体组分布最少;阴虚热郁证中抗TIF1-γ抗体与抗ARS抗体组各10例共50%,抗SRP抗体分布最少;脾虚痰湿证中抗NXP2抗体组分布最多。4、湿热瘀阻证与阴虚热郁证的CRP、ESR数值要高于脾虚痰湿证;脾虚痰湿证CK水平要高于湿热瘀阻证与阴虚热郁证;湿热瘀阻证IgG、IgA水平低于脾虚痰湿证,阴虚热郁证组LDH高于脾虚痰湿证和湿热瘀阻证;湿热瘀阻证T抑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湿热瘀阻证与阴虚热郁证ⅡM患者合并ILD的发生率高于脾虚痰湿证,而阴虚热郁证合并肿瘤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5、MSAs各组主要临床症状差异显著(P值为0.000.05):抗TIF1抗体阳性的患者易表现为向阳疹(93%)、披肩征(86%)、V型疹(80%)发生率较高。合并肿瘤的发生率高(73.3%),合并ILD发生率较低(20%);抗ARS抗体组患者表现多有肺部受累(90%),肌肉受累较轻(35%~45%),皮肤表现以技工手(70%)发生率高;抗MDA5抗体肺部受累(75%)的临床表现如亦为突出,并且皮肤溃疡(83.3%)、甲周病变(70.8%)与Gottron疹(79%)发生率高,肌痛、肌无力(25%)的表现相对较少;抗Mi-2抗体皮肤损害以向阳疹及披肩征(71.4%)为主,合并肿瘤、ILD的发生率较低;抗NXP2抗体患者均有肌无力表现,肢体水肿(61.5%)和吞咽困难(53.8%)的发生率较高;抗SRP抗体患者均有肌无力表现,吞咽困难发生率(83.3%)也较高,但无关节痛、雷诺现象。6、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阴虚热郁证与LDH升高(OR值1.392,P值0.041)、合并肿瘤(OR值1.027,P值0.047)、抗TIF1-γ抗体阳性(OR值1.032,P值0.043)和抗ARS抗体阳性(OR值1.032,P值0.043)有关;湿热瘀阻证与CRP升高(OR值1.423,P值0.021)、向阳疹(OR值1.583,P值0.037)、T抑制/杀伤细胞下降(OR值1.321,P值0.040)、抗MDA5抗体阳性有关(OR值1.042,P值0.024);脾虚痰湿证与CK显著升高(OR值3.721,P值0.010)、合并吞咽困难(OR值2.945,P值0.021)、抗NXP2阳性(OR值2.683,P值0.024)及肌肉肿胀(OR值2.017,P值0.032)有关。研究结论1、107例ⅡM患者中医证候以阴虚热郁证40例占37%,其次为脾虚痰湿证35例占26%和湿热瘀阻证32例占29%,其中MSAs 阳性者85例,分布最多的是抗MDA5抗体占28%,其余依次为抗ARS抗体23.5%、抗TIF1-γ抗体17%、抗NXP2抗体15%、抗Mi-2抗体8.2%和抗SRP抗体7.0%。其中抗NXP2抗体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其余MSAs组。2、湿热瘀阻证以抗MDA5抗体组(37.5%)和抗ARS抗体组(21.8%)为主(X2=10.894,P=0.092);阴虚热郁证以抗TIF1-γ抗体组(25%)和抗ARS抗体组(25%)为主(X2=11.926,P=0.046);脾虚痰湿证以抗NXP2抗体组为主(X2=26.636,P0.05)。3、抗MDA5抗体组和抗ARS抗体组合并IL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NXP2抗体组;抗TIF1-γ抗体组合并肿瘤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抗NXP2抗体组(X2=37.960,P0.05)。4、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阴虚热郁证与LDH升高、合并肿瘤、抗TIF1-γ抗体阳性和抗ARS抗体阳性有关;湿热瘀阻证与CRP升高、向阳疹、T抑制/杀伤细胞下降、抗MDA5抗体阳性有关;脾虚痰湿证与CK显著升高、合并吞咽困难、抗NXP2阳性及肌肉肿胀有关。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部分图文】:
图1?IIM患者发病年龄段与性别分布??各组MSAs与发病年龄的分布见下图,其中抗NXP2抗体组的发病年龄最小呈显著??性(P=0.031<0.05),平均为32.8±14.6岁,抗ARS抗体组平均年龄最高为52.2士?16.5??岁,但差异不具备显著性,见表3:??
握热瘫阻证MS人s构成比
阴虚热郁证MSA写构成比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37288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部分图文】:
图1?IIM患者发病年龄段与性别分布??各组MSAs与发病年龄的分布见下图,其中抗NXP2抗体组的发病年龄最小呈显著??性(P=0.031<0.05),平均为32.8±14.6岁,抗ARS抗体组平均年龄最高为52.2士?16.5??岁,但差异不具备显著性,见表3:??
握热瘫阻证MS人s构成比
阴虚热郁证MSA写构成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秀捷;张晨;齐文升;蓝海涛;王硕;杨忆熙;赵昕;叶锡鲁;马荣;;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其中医证候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若冰;特发性炎性肌病特异性抗体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372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