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0-11 23:54
   目的: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选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优化治疗方案,使治疗方法更高效,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这一段时间内,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风湿科门诊就诊或在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湿热蕴结型,总共60例。以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制动休息、饮食控制、避免诱因等措施为一般调护,对照组给予口服热痹清颗粒:一次一袋,开水冲服,一日三次;洛索洛芬钠片(乐松,第一三制药(上海)有限公司,60mg×20片/盒。)一次一片,一日三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主穴为:曲池、阴陵泉、配穴为:太白、内庭、三阴交、血海、丰隆、阳池、阿是穴进行针刺,以求其“得气”为度,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中医症候)、VAS疼痛评分、血尿酸(UA)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实验室数据,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二者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改善体征,但就疗效而言,治疗组更优。2 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较前均有所下降,二者予以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缓解本病的疼痛症状,但就缓解程度而言,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更加明显。3实验室指标比较:(1)血尿酸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红细胞沉降率比较:治疗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均可有效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方面作用更优。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可见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5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对照组有一例患者出现轻微胃部不适,休息并服用温开水后症状缓解,治疗组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1在同样的基础调护上(制动休息、饮食控制、避免诱因),针刺及相关药物(热痹清颗粒、洛索洛芬钠片)皆能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较单纯使用药物(热痹清颗粒、洛索洛芬钠)治疗而言,针刺更能有效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3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实验室指标(UA、ESR、C反应蛋白)。4针刺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供临床治疗参考。
【学位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治疗方法
        2.1 一般调护
        2.2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不良反应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5.2 VAS疼痛评分比较
        5.3 相关实验室指标
        5.4 有效率比较
    6 安全性评估
        6.1 安全性标准
        6.2 两组安全性评估结果比较
讨论
    1.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进展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特点
    3.痛风的防治
        3.1 一般治疗
        3.2 药物治疗
    4.本研究治疗方案的讨论
        4.1 本研究湿热蕴结证的选择依据
        4.2 穴位选择依据
        4.3 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4.4 热痹清的组方及作用机理探讨
        4.5 关于对照组洛索洛芬片选择依据及疗程确定依据
    5.结果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附录3 :AGA中医证侯评分量化表
附录4 :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记录
附录5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张明,王光鼎;浅谈针刺深度的选择[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陈耀华;;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记陈德尊老中医的临床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1987年02期

3 魏凤坡;吴绪平;王亚文;;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1988年05期

4 蔡立皓;;针刺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近期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1988年03期

5 党正祥;;深针刺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1988年05期

6 黄凯平;周祖平;;针刺失误致医源性脏器损伤10例分析[J];中国农村医学;1988年07期

7 李定明;李文铎;赵玉林;魏利华;路怀忠;;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报告[J];中医杂志;1988年05期

8 郭诚杰,蔡立皓,董笃一,殷克敬;针刺治疗血小板减性少紫癜37例[J];陕西中医;1989年04期

9 曾慧皋;;哑门穴针刺深度的自身比例研究[J];衡阳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苏新平;;从解剖学角度看睛明穴的针刺深度[J];山西中医;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永臻;针刺C/C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及力学行为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淯;针刺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黎少玲;针刺对HIBD模型大鼠海马NIX、ROS表达及线粒体氧化应激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任杰;比较不同针刺深度内关穴对房颤大鼠房颤心电图及心房结构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苗常鑫;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金巧纳;基于“感寒三阶梯”探讨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发病原因及止痛比较[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李祥;循经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Shahryar Behnamfar;穴位埋线与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对比研究—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丁龙辉;虚拟针刺手术软组织形变建模与力反馈算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9 李明豪;《黄帝内经》关于留针时间与针刺深度的理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李曌嫱;电针刺深度与经络感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随机对照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37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