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促骨生胶囊口服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2:43
   目的:该研究以中医药康复理论为指导,采用促骨生胶囊联合小夹板固定作为预后手段,对促骨生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进行探索,对促骨生胶囊对患者预后中复位质量、疼痛评分以及功能恢复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从而对促骨生胶囊在桡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促骨生胶囊在桡骨远端治疗过程中的药理进行探讨,为后阶段该药物在临床使用策略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的理论基础,丰富中医药对于骨科治疗的技术以及成果累积,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康复治疗上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新选择。方法:(1)将收集、筛选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促骨生胶囊青年组(B组),促骨生胶囊老年组(C组),对患者进行闭合性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固定,其中A组患者不服用促骨生胶囊,其余方面采取常规操作,B组和C组均在复位1d后服用促骨生胶囊进行三期辨证治疗;(2)对桡骨远端骨进行特征研究,对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进行测量,并对肿胀指数、骨痂灰度值、钙磷乘积值、骨质密度、瘀斑情况、叩击痛等进行分析比较;(3)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针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做出评估,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估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4)使用患者自我腕关节功能评价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测量;(5)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痊愈、好转以及无效3种判定,后进行量化评分。结果:A组男性7人,女性28人;B组男性8人,女性30人,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X~2=0.012,P=0.91290.05)。C组男性6人,女性28人,比较B组,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X~2=0.1285,P=0.7200.05)通过手法复位,A组手法复位质量均数为2.27±1.15,低于B组的2.08±1.25,两组均值均小于3,表现良好,但是两组的差异并不显著(t=-0.1570,P=0.8760.05);C组的2.31±1.14,表现优良,但比较B组差异并不显著(t=0.809,P=0.4210.05)。在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表现上,A、B、C三组一期治疗后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值,比较二期和三期治疗后的均值,三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A、B、C三组一期治疗后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值与二期和三期治疗后比较,三者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三期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变化不显著。通过一期治疗后,A组疼痛均值为6.00±1.17,低于B组的6.22±1.45,但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t=-0.813,P=0.4200.05);C组的均值为5.95±1.28,与B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t=0.938,P=0.3520.05),解剖的同质性,为本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期治疗后,A组疼痛均值为1.45±0.50,低于B组的0.99±0.37,但两者之间差异显著(t=4.859,P=0.0000.05);C组的均值为0.98±0.32,与B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t=0163,P=0.8710.05)。可见促骨生胶囊可以缓解骨折患者的疼痛。各处理间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A、B、C三组与一期治疗后与二期和三期治疗后的肿胀指数、骨痂灰度值、钙磷乘积值、骨质密度、瘀斑情况、叩击痛等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一期、二期和三期治疗后的肿胀指数、骨痂灰度值、钙磷乘积值、骨质密度、瘀斑情况、叩击痛均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一期、二期和三期治疗后的肿胀指数、骨痂灰度值、钙磷乘积值、骨质密度、瘀斑情况、叩击痛均优于C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35例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4例以及无效2例,比较B组痊愈33例、好转5例以及无效0例,两者之间差异显著(Hc=0.6325,P=0.00190.05);在痊愈率表现上,A组为54.29%,低于B组的86.84%,两者之间差异显著(X~2=7.9020,P=0.00490.05);而在有效率表现上B组高达100%,高于A组的94.29%,但不显著(X~2=0.6031,P=0.43740.05)。结论:(1)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康复治疗期间服用促骨生胶囊,能够有效地缓解骨折疼痛、舒缓焦虑心理;(2)促骨生胶囊的服用对青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加快骨折愈合及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抗骨质疏松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3)促骨生胶囊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学位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小中;;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柳州医学;2013年04期

2 郑烽礼;吴祥培;林良河;;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65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34期

3 李江;刘雷;李英慧;;解剖锁定板治疗47例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88期

4 陈国龙;;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07期

5 王磊;;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24期

6 张远桃;;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5期

7 赵惠强;贾会光;田俊华;赵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年12期

8 陈加勇;;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52期

9 李凡雷;;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20期

10 刘庆梁;高斌礼;;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骨科;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钢板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宗双乐;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3 汪新民;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李想;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夹板束缚力的量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博;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Colles骨折手法复位的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恒;促骨生胶囊口服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9年

3 周志阳;活血散配合夹板治疗气滞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黄宝龙;小针刀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腕关节背伸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王昌军;绝经后女性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与骨密度、肌肉及体脂成分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郭飞翔;两种钢板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D];郑州大学;2019年

7 李文豪;外伤一号膏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李帮国;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马金龙;掌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10 张振朋;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8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48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