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失眠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10-21 01:0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研究失眠的中医证候规律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化和疗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全面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关于失眠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证候标准不一致、研究缺乏客观化、证候临床相关指标意义局限等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失眠中医证候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把握方向。查阅行业协会失眠证型标准,检索近年CNKI、万方数据库研究失眠中医证候的文章,将相关文献按照证候分型标准、名医辨证经验、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中医失眠证候研究规范化、客观化、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目录】:
1 证候分型标准
2 名医辨证经验
3 证候分布规律
4 现代指标辨证
5 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苟小军;夏云;曲虹;杨晓露;;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3年10期

2 黄粤;高颖;马斌;;中医证候研究常用数据挖掘方法述评[J];中医药学报;2010年03期

3 吕爱平;中医证候研究要引入客观参照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4期

4 侯雅静;陈家旭;潘秋霞;宋明;王方方;;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卞庆来;刘娇萍;邹小娟;李萍;戴红;姜瑞雪;寇美静;;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证候研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9期

6 商庆新;张沁园;王鹏;何永;;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张焱;张庆荣;;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谷浩荣;付桥桥;李小会;谭颖颖;陈丽名;;中医证候研究进展及趋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03期

9 洪静;陈聪;许朝霞;郭睿;王忆勤;;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20年07期

10 寇冠军;唐健元;;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骁;强直性脊柱炎22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朱琳;危重病SIRS期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及核因子-κB活化的临床意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金磊;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4 林晓峰;中医证候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林家扬;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及青天葵对其干预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杨承芝;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记忆特征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陈世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子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李文艳;基于中医证候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变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苏欣;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武曦蔼;2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赵晓东;轻度认知损害的记忆特征、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甘正佩;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晓宇;高血压肾损害临床现状调查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赵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钟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病情分级及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雷海兴;基于因子分析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9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49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