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23:51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临床症状、NIHSS评分水平、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量表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与常规西医治疗作对比,分析评价传统中医方法麦粒灸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优势和作用。研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qd,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塞通400mg静滴qd,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bi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麦粒灸“中风七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两组共治疗14天。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量表及超敏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1.通过计算NIHSS评分减分率评估两种治疗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为63.3%,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平均下降5.23±1.28分,对照组平均下降3.93±1.26分。两组治疗前、后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计算Barthel指数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增加,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都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两组患者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中风诊断评定量表评分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治疗组hs-CRP水平为2.95 ±2.25mg/L,对照组hs-CRP水平为4.33±2.59mg/L,治疗前后hs-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麦粒灸“中风七穴”不仅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麦粒灸灸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发挥独特的疗效。3.麦粒灸“中风七穴”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s-CRP水平。
【学位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及灸治急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设计方案
            2.2 研究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合并用药
            2.5 技术路线图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指标
            3.2 疗效评价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性别分布
        1.3 年龄分布
        1.4 既往史和生活史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
    2 治疗结果
        2.1 NIHSS评分
        2.2 Barthel指数评分
        2.3 中风评定量表评分
        2.4 hs-CRP水平
        2.5 安全性结果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情况分析
        1.2 临床疗效分析
    2 “中风七穴”选穴分析
    3 灸法与急性中风的治疗
        3.1 灸法选择
        3.2 灸法功效
        3.3 施灸顺序
        3.4 灸法作用机制的思考
    4 小结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附件2 诊断与疗效评定量表
附件3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丽芬;林萍;张庆元;冯梅;童巧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06期

2 孙睿;林晓燕;高利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9年07期

3 孙凡;刘恒;付慧霄;徐倩倩;卜一;马征;高燕军;;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17期

4 何碧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24期

5 雷琦;李妮妮;陈瑞利;王妮;吕建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年28期

6 年光辉;;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概述[J];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35期

7 唐运立;韦武;李青;韦妙柏;;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年13期

8 刘相城;;急性脑梗死在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评价[J];吉林医学;2018年07期

9 占达良;王晟;张耿;;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入院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年04期

10 王钦鹏;苏丹丹;张燕菊;王国娟;梁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价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庆芳;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及丁苯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宋学萍;探讨Bipap干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田春鸥;lncRNA NR_120420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及促进其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何小刚;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其脑病治肠抗炎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曹文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王兴萍;外周血miR-155、HIF1A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D];郑州大学;2017年

7 王君;miRNA-21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付弋;针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平衡功能的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凌倚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陈倢;生存分析与病证结合评价在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娜;基于DWI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翠娜;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瑶;不同LD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降脂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4 连红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5 蒋小涵;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9年

6 高雪;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9年

7 王曼丽;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年

8 马淑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脑梗死及颈部血管斑块稳定性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9 姚静静;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10 沙梦宇;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D];北华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5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