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化浊定眩汤对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01 07:03
   目的:本课题使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通过观察和比较化浊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检查检验指标,为化浊定眩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满足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2名,随机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每组36人,两组基础治疗给予疏血通注射液2ml×3支,日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基础治疗,治疗组使用化浊定眩汤配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中药给予每次200ml,早晚各一次;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天,严格按照录入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治疗组人数为31人,对照组人数30人,通过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严重程度、中医症候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粘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经颅多普勒(TCD)等指标,最终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疗效比较:经过秩和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痊愈5例占总例数的16.13%,显效患者有15例,比例为:43.39%,有效患者8例,占总数的25.81%,无效者3例,占9.68%,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占总数的10%,显效5例,占据16.67%,有效者14例,占46.67%,无效患者8例,占26.67%,总有效率73.3%,提示两组都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但化浊定眩汤组疗效显著于对照组。说明化浊定眩汤在治疗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严重程度、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眩晕严重程度积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了化浊定眩汤可明显减轻眩晕患者眩晕的严重程度,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经颅多普勒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性。治疗后,两组患者BA、LVA平均血流速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并且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比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RVA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A、BA血流速度均有增加表明化浊定眩汤可以有效的改善左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血脂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间TC、TG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TC、TG的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TC、TG较之前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经t检验,P0.05,两组患者TC、TG对比,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C、TG效果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cy,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性;治疗后,两组Hcy较治疗前同组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提示对于降低Hcy方面,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化浊定眩汤可以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防止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目的。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粘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粘度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较性。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同组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粘度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提示对于降低血浆粘度方面,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化浊定眩汤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浆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OD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化浊定眩汤”组治疗前后SOD比较,治疗后虽然SOD有所上升,但是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SOD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两组药物对于SOD指标影响并不明确。结论:在疏血通注射液的基础治疗下,化浊定眩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可以调节血脂、血粘度水平,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指标影响并不明确。
【学位单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试验方法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6.中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1.病例分组
        2.给药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
    2.疗效性比较
讨论和分析
    一:立题依据
        1.中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2.化浊定眩汤的组方分析以及现代药理研究
        3.本课题的主要治疗思路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三:总结
        1.结论
        2.创新性
        3.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三
附录四: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燮;;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18期

2 刘遵志;;平肝养血活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29期

3 杨文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24期

4 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田强;;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微循环学杂志;2014年03期

5 杨晓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0期

6 张辰浩;刘方;王珺;陈晓杰;李金宝;刘祖发;黄超联;;益肾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9期

7 张文静;;滋阴定眩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46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3年06期

8 任新光;李昕;;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DA、SOD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9 谢小红;刘祖发;;萸杞益肾定眩汤结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J];环球中医药;2012年10期

10 鲍圣涌;张少君;陈竞芬;;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良达;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幸文;针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文献整理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黎辉;中风醒脑液治疗气虚血瘀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力;平肝益肾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雷源;舒天宁煎剂对气虚血瘀型PCI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5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65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