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7:46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ASH中医证候实质、疗效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法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加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法组方药物治疗,疗程共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脾CT比值、中医证候评分、肝脏脂肪含量测定(CAP)、血清学指标(ALT、AST、GGT、TC、T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OB试验、肾功能、心电图检测,以评估安全性。采用SPSS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脾CT比值均明显上升,CAP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肝/脾C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P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7.49±4.62)较治疗前(14.94±4.61)明显减少;对照组总积分(10.26±4.35)较治疗前(14.77±4.69)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总积分(7.49±4.62)明显低于对照组(10.26±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善太息等症量化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胁肋胀闷、抑郁不舒、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善太息等症量化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腹胀不适等症量化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GGT、T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GGT、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T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GGT、TC、TG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肥胖指数(BMI、WHR)比较,治疗组BMI、WHR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WH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NASH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NASH患者肝/脾CT比值、中医证候、肝脏脂肪含量、肝功能、血脂、腰臀比、体重指数。研究揭示了气滞邪阻为NASH的病机,疏肝健脾法有转气散邪之功,是本病的重要治疗大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学位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6 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肝/脾CT比值比较
        2.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3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2.4 肝脏脂肪含量测定比较
        2.5 肝功能比较
        2.6 血脂比较
        2.7 肥胖指标比较
        2.8 总体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气滞邪阻之为病
        3.2 疏肝健脾法遣方之秘
        3.3 转气散邪之功
        3.4 食饮起居之要
        3.5 安全性评价
        3.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范小华;张力;;导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女性便秘经验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09期

2 康耿华;;疏肝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年21期

3 李阳;;恩替卡韦联合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调查[J];现代养生;2017年14期

4 汪树云;;浅谈疏肝健脾法治疗口腔溃疡[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7期

5 马文奇;马乔乔;;疏肝健脾法配合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年07期

6 杨凤珍;王秋月;;浅谈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23期

7 付晓颖;;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胃炎68例[J];河南中医;2009年01期

8 李东海;薛素琴;李勇;;疏肝健脾法治疗斑秃45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09期

9 吴霆;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乳胀69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5年05期

10 陈泽仁;疏肝健脾法治疗小儿断奶后厌食症54例[J];新中医;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宏辉;疏肝健脾法对IBS内脏高敏感性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徐卫东;疏肝健脾法对肝干细胞诱导分化及调控机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3 卢昭延;调经抑乳汤治疗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吴皓萌;疏肝健脾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吴冠儒;台北地区慢性失眠症与记忆功能损害相关性调查及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徐嫣然;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林相豪;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王章林;疏肝健脾法复方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JAK2,STAT3mRNA及HBsAg表达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梁巧慧;疏肝健脾法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王红;疏肝健脾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景秀;调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8 李浩;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樊斗霜;清热化湿、疏肝健脾法治疗湿热内蕴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贾冰;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云南中医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65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65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