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课题组经验方补肾填精组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际依据。方法:根据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诊断标准,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CAA患者50例,在维持原有西药(环孢素、雄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用课题组验方补肾填精方治疗,以3个月为一疗程,至少服用4个疗程,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记录血常规;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协助患者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以评估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积分的变化;观察指标还包括肝肾功能、不良反应评估等,以期综合评价补肾填精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环孢素撤减率。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的CAA患者以补肾填精方治疗后1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76.0%(38/50例),治愈12例,缓解15例,明显进步11例,无效12例;重型再障(SAA)18例,总有效率为55.6%(10/18例),非重型再障(NSAA)32例,总有效率为87.5%(28/32例),提示补肾填精方对NSAA组患者疗效优于SAA组(P0.05)。2.本组患者经补肾填精方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即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补肾填精方治疗后12个月,外周血ANC计数:治疗前(1.78±1.42)×109/L vs治疗后(2.25±1.18)×109/L(P0.05);Hb 计数:治疗前(83.58±27.9)g/L vs 治疗后(101.53±25.75)g/L(P0.05);PLT计数:治疗前(39.15±42.19)×109/Lvs治疗后(61.93±50.46)×109/L(P0.05);比较每个疗程血常规指标的组间差异,Hb计数在用药9个月后即出现明显提高(P=0.005),而PLT计数则发生在治疗后12个月(P=0.034),其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本组患者经补肾填精方治疗后12个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49.95±13.25)%较治疗前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L%)为(42.76±13.59)%较治疗前下降,N/L比值为1.5 0±1.15,与治疗前1.14±1.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个疗程间差异不明显(P0.05)。4.本组患者补肾填精方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1.56±5.20,治疗12个月后总积分明显下降为15.20±3.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在不同亚组的疗效比较中,肾阳虚组有效率为95.5%(21/22例),肾阴虚组有效率为88.9%(16/18例),肾阴阳两虚组有效率为80.0%(8/10例),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本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SF-36量表提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除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2个维度外,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6个维度的分值治疗前分别为67.44±5.99、40.60±20.32、47.70±9.76、50.30±12.65、45.96±19.94、50.36±13.04,治疗后分别为74.40±4.96、71.60±19.10、66.08±5.35、71.60±6.93、78.63±24.35、65.40±11.02,均显著提高(P0.05)。6.安全性评价:本组患者对补肾填精方耐受良好,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用药过程中,无1例患者因中药不良反应停药或退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发生率仅为2.0%(1/50例)。7.环孢素撤减率:治疗前使用环孢素的CAA患者有42例,其中仅环孢素6例,环孢素+雄激素28例,环孢素+雄激素+糖皮质激素7例,环孢素+糖皮质激素1例,仅采用过中药7例,治疗后12个月环孢素完全撤减16例,环孢素稳定撤减11例,环孢素撤减率为64.3%(27/42例)。结论:课题组原创补肾填精方治疗CAA疗效确切,对NSAA疗效优于SAA,治疗3个月即有效提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逆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失衡状态,血红蛋白计数在治疗后3个疗程出现显著提高,4个疗程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部分患者外周血象虽未明显提升,但患者头晕、乏力、面唇苍白、出血等中医症状明显减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多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补肾填精方可有效辅助环孢素撤减,本组方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学位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辨证论治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2.1 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
2.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内容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中医疗效判定
3.3 西医疗效判定
3.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3.5 关于不良反应
3.6 环孢素撤减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 补肾填精方选择和组方依据
1.1 补肾填精方选择依据
1.2 补肾填精方立意依据
1.3 现代药理学研究
2. 临床疗效评价
2.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2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
2.3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4 不良事件
2.5 其他评价
3. 结语
4.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平丽;杨冰;李世云;;补肾填精法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9期
2 刘清林;;补肾填精法治疗老年痴呆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21期
3 侯恩仁;;补肾填精壮骨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21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3期
4 周立;郑少鑫;刘莉兰;;补肾填精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广东药学;2005年06期
5 梁军,张洁玉;补肾填精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年04期
6 施杞,谢可永;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年10期
7 陈运明;补肾填精法临床运用举隅[J];广西中医药;1997年02期
8 蒋正文;;不育勿泥于补肾[J];河北中医;1988年02期
9 ;健脑佳品核桃肉[J];广西中医药;1989年02期
10 李洪忠;于金凤;侯丽辉;;补肾填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云君;补肾填精方对卵巢早衰模型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恩慈;补肾填精化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赵长安;铝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效应及补肾填精方的防治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4 柯明辉;基于支持细胞骨架研究补肾填精法治疗男性不育少精子症的效果和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孙琳林;左归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雯;补肾填精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聂敬舒;张晓东教授利用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拾英[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赵雪;补肾解毒方对电离辐射致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4 曾芳;补肾填精疏肝法延缓衰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5 崔长磊;补肾填精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干预其易感染状态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余卉姣;补肾填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林俶徽;自拟补肾填精汤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许爱琴;补肾填精法调控辐射小鼠骨髓ATM/ATR通路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丹;“延灵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虞丽相;耳穴贴压法配合补肾填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6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6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