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病症与经络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3:37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10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十二经脉原穴电能量值,分别比较左侧偏瘫患者的患侧和健侧的十二经脉原穴电能量值,右侧偏瘫患者的患侧和健侧的十二经脉原穴电能量值,言语不利患者和非言语不利患者十二经脉原穴的电能量值,分析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病症与经络的相关性,用于临床评估和指导针灸、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相关病症。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设计《中风病临床病例信息采集表》,采集研究病例的临床相关病症信息,同时对每个病例进行中医经络检测。经络检测采用JK-02-B中医经络检测仪(产品序列号UN3581,生产厂家通化海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十二经脉的原穴(手阳明大肠经选取阳溪穴,足太阳膀胱经选取束骨穴)即双侧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溪、阳池、太白、太冲、太溪、丘墟、冲阳、束骨穴进行信号采集。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经络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客观评价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十二经脉失衡状态,并分析经络与中风相关病症的关系。结果:1一般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00例,其中男性72例,占总数的72%,女性28例,占总数的28%;年龄35~45岁者7例,占总数的7%,45~55岁者20例,占总数的20%,55~65岁者45例,占总数的45%,65~75岁者28例,占总数的28%;左侧偏瘫患者58例,占总数的58%,右侧偏瘫患者42例,占总数的42%,言语不利患者46例,占总数的46%。2经络检测结果:2.1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左侧偏瘫患者患侧手少阴心经原穴电能量值(14.086±8.929)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2.378±8.906)对比,患侧手少阴心经原穴电能量值偏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13.226±6.262)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8.318±9.334)对比,患侧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厥阴肝经的原穴电能量值(22.497±14.191)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5.991±10.230)对比,患侧足厥阴肝经的原穴电能量值偏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经脉原穴电能量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2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右侧偏瘫患者患侧足太阴肺经原穴电能量值(12.742±8.677)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1.499±6.449)对比,患侧足太阴肺经原穴电能量值偏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阳明胃经的原穴电能量值(10.264±6.365)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4.237±8.579)对比,患侧足阳明胃经的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太阴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12.716±5.861)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9.288±9.353)对比,患侧足太阴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9.236±4.471)和健侧原穴电能量值(14.053±9.371)对比,患侧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经脉原穴电能量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3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言语不利患者患侧足太阴脾经原穴电能量值(11.310±5.664)和非言语不利患者患侧(15.121±9.320)对比,言语不利患者患侧足太阴脾经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不利患者患侧足少阴肾经原穴电能量值(10.181±4.721)和非言语不利患者患侧(12.716±6.703)对比,言语不利患者患侧足少阴肾经原穴电能量值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经脉原穴电能量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左侧偏瘫患者的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有失衡现象。2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右侧偏瘫患者的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有失衡现象。3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言语不利患者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有失衡现象。4中医经络检测具有一定的评估和诊断意义,可作为辅助用于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诊断,且可用于指导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
【学位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玲;朱怀娣;何云峰;邓霞;王云;;气虚血瘀型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年22期

2 陈建锋;;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年02期

3 杨钰沛;王永霞;;关于气虚血瘀型心衰的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年04期

4 宋润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49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5 李勇飞;;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13期

6 丁志欣;李建杰;王亚宽;;顾旭辨证使用升陷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对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2期

7 徐文军;孙新锋;周小舟;马文峰;黄俏光;占伯林;周大桥;;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年02期

8 孟凡茹;杜春波;刘兴奎;耿乃志;;八珍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1年04期

9 蔡粉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4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朱伯卿;戴瑞鸿;王受益;龚志铭;沈筱同;徐稚民;高肇基;;补气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代国方;通脉方对冠脉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ISR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管琳;人参健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牛雯颖;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膜成分与血液粘度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孙萍;朱宗元教授心系疾病学术思想继承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晓亮;基于“心主血脉”从心论治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焕;升陷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车锦礼;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病症与经络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李倩;一氧化氮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不同阶段病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程晓苗;动脉Ⅱ号治疗Ⅱ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王明利;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李连杰;参芪护心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何家振;心康定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余海英;生脉冠心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代永兴;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用药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邱四君;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5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5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