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藏药短穗兔耳草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2:47
   目的:对藏药短穗兔耳草30%乙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鉴定单体化合物,研究化合物体外XOD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1)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30%乙醇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及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氢谱碳谱、紫外、红外、质谱等)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2)以XOD为靶标,以黄嘌呤为底物,在体外对各化合物与XOD结合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筛选,并用阳性药物别嘌呤醇验证最佳反应条件。用筛选出来的最佳反应条件对已经鉴定的化合物进行XOD抑制活性的实验。(3)采用DPPH法,ABTS法评价了短穗兔耳草中分离纯化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1)从短穗兔耳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30%乙醇部位中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分别为6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lagotisideB(2),hemiphroside B(3),车前草苷D(4),Plantamajoside(5),2′-O-acetylplantamajoside(6),acteoside(7);5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Scutellariosid II(8),Globularimin(9)Baldaccioside(10),10-O-反式-异阿魏酰基梓醇(11),8-epi-loganic acid(12);3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1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4个其他类化合物:lagotisideC(1),苯甲醇-O-(2′-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肉桂酸(17)。其中1,2为新化合物;3,4,6,10,11,16为兔耳草属首次分离得到;5,7,8,9,12为短穗兔耳草首次分离得到。(2)化合物4,13,14对XOD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3对XOD活性抑制能力和阳性药无显著差别;化合物14在化合物13基础上接连个葡萄糖,虽然也有显著抑制活性能力但与化合物13相比抑制性较弱;化合物4与化合物14相比抑制XOD活性的能力较强。化合物1,2,3,5,6,7,10,12,16,17抑制XOD活性能力弱于上面三个化合物。(3)化合物3,4,11,13有较强的清除DPPH的能力,1、2、5、6、7、8、9、10、12、15、16、17清除DPPH的能力较弱。化合物3,4,11,13,14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能力,化合物9,10有稍强的清除ABTS的能力,化合物1、2、5、6、7、8、12,15、16、17清除ABTS的能力较弱。结论:本课题研究了短穗兔耳草30%乙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XOD抑制活性的研究以及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对短穗兔耳草30%乙醇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对XOD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IC_(50)值小于阳性药VC,可知其抗氧化活性强于阳性药VC。这项研究为抗痛风药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筛选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减少合成氧化剂的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9
【部分图文】:

示意图,尿酸,功能,示意图


图 1 尿酸转运蛋白分布与功能示意图[33]Figure 1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uric acid transporter[33胞因子影响证据表明体内炎症因子的改变会导致尿酸的变化,但研究导致多种炎症因子的变化,且在给予药物治疗后,随着尿子也趋于正常[35]。尿酸浓度过高可以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κB(NF-κB)的表达量大幅度增加[36]。与此同时,NF-κB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单核细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等在尿酸的作用下表达量也明使白介素 1β(IL-1β)升高,而同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平下降[35]。NOD 样受体蛋白 3(NLRP3) 是胞质内的危险-1β 和 IL-18 的成熟与释放,具有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升高,而当 IL-1β 被 NLRP3 炎性体激活后能进一步扩大炎

流程图,兔耳草,短穗,流程图


实验所用药材购自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张亚梅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短穗兔耳草 L.brachystachys Maxim. 的干燥全草。样品保存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2 提取与分离2.1 粗提与萃取10 kg 干燥短穗兔耳草粉碎,室温下 75%乙醇溶液冷浸 3 次,每次 7 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总浸膏(1605.0g),乙酸乙酯萃取 3 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酸乙酯部位(1139.5g),得率为 71.0%。乙酸乙酯部位(1139.5g)经D101 大孔树脂柱色谱梯度洗脱(水:乙醇=100:0, 70:30, 50:50, 90:10),得水部位(560.0g),30%乙醇部位(160.5g),50%乙醇部位(110.0 g)和 90%乙醇部位(107.6 g)。

兔耳草,短穗,分离纯化


图 3 短穗兔耳草分离纯化图Figure 3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agotis brachystachy Maxim.3 化学成分结构解析与鉴定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新化合物 1白色结晶(甲醇),HR-ESI-MS 给出的准分子离子峰 m/z 293.1108[M-H]-;C15H17O6,计算值 293.1101,确定其分子式为 C15H18O6。Molish 反应呈阳性,显示结构中存在糖。1H-NMR 谱中 7.76 (1H, d, J=16.0Hz, H-β)和 6.59 (1H, d,J=16.0Hz, H-α)为 2 个反式双键质子信号。13C-NMR 谱中 129.2 (C-2,6), 130.0(C-3,5) 为苯环上两个对称结构,HMQC 谱可知与 δ:65.2 相连的两个氢信号 3.66,3.87 ;与 δ:68.0 相连的两个氢信号 4.51,4.32。HMBC 谱可知 4.52,4.32 相关的信号是 167,与羰基相连。1′位上有 CH2信号,所以 1′位去氧。HMBC 谱可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寿;赵建中;李娟;;不同海拔高度短穗兔耳草营养生长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7期

2 贺宝珍;赵建中;李娟;;不同退化草地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及克隆繁殖特征[J];草业与畜牧;2008年09期

3 杨云裳,何荔,杨爱梅,史高峰,鲁润华;藏药短穗兔耳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2期

4 陈耀祖,张惠迪,张所明,杨清华;藏药短穗兔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5 赵怀德;藏药短穗兔耳草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6 何孝德;;不同退化草地短穗兔耳草繁殖特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15期

7 熊雯雯;张红阳;文乐;王晓云;钟国跃;史亚夫;杜小浪;朱继孝;;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黄嘌呤氧化酶和肾脏尿酸转运体的影响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8年13期

8 李娟;赵建中;;不同退化草地上短穗兔耳草匍匐茎数量及长度的变化[J];青海草业;2008年02期

9 宋青云;肖昭蓉;程湘宏;刘占厚;陈晓红;钱蔚;严海英;;藏药短穗兔耳草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10 李雪溦;魏春华;王洪玲;王晓敏;张红阳;刘霞;朱继孝;;短穗兔耳草对α-萘异硫氰酸脂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亚夫;藏药短穗兔耳草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刘辅玥;短穗兔耳草、大托叶云实脂溶部化学成分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5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5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