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太阳经六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学位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6.9
【部分图文】:
结 果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 8、图 1表 8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例(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33 7(21.21%) 15(45.45%) 8(24.24%) 3(9.09%) 90.9 33 4(12.12%) 9(27.27%) 14(42.42%) 6(18.18%) 81.8 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Z=-2.0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美相;粟胜勇;黄小珍;黄霞;蒋香玉;母叶;;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2 崔光豪;李长慧;何春珂;;电针联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耳鸣79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36期
3 王琴;李丽葵;;耳穴贴压治疗颈源性眩晕3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10期
4 任旭飞;;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21期
5 刘积高;;推拿加耳背放血治疗颈源性眩晕32例[J];广西中医药;2013年04期
6 陈培芳;;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7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2期
7 孙杰;;自拟眩晕散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09期
8 王玉清;;针刀治疗颈源性耳鸣的感悟[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4期
9 魏见伟;王德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17期
10 谭德海;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48例[J];武警医学;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海宇;颈源性头颈痛的神经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佳;针刺太阳经六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姚波;颈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8年
3 肖尧;八把半锁疗法之开青龙锁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赵彩燕;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薛彪;定点旋调法对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岑明;辨证分型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李晓川;颈夹脊穴浅刺配合体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薛黎清;程氏“通脱法”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李前进;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河北大学;2012年
10 江晓兵;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