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刘喜明教授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治疗难治性甲亢(火热亢盛证)

发布时间:2020-11-18 12:24
   目的探讨难治性甲亢符合《内经》“壮火食气”理论,并基于“壮火食气”确立抑火消阳法。通过对刘喜明教授用抑火消阳法治疗70例火热亢盛型难治性甲亢的临床观察,确证抑火消阳法是难治性甲亢的基本治法之一,并总结刘喜明教授治疗火热亢盛型难治性甲亢的临床经验。方法1.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喜明教授门诊的难治性甲亢患者,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共70例。2.分别记录患者就诊时间0周、4周、8周、12周的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相关理化指标(FT3、FT4、TSH、TRAb)、肝功能(ALT和AST)及临床辨证用药。3.将收集的病例资料数据标准化,录入Excel2007、SPSS22.0,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用抑火消阳法治疗火热亢盛型难治性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70例火热亢盛型难治性甲亢患者中,女性患病率占90.14%,男女患病之比为1:11;患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20~50岁者占71.42%;既往予MMI治疗者最多,占87.14%;不愈型难治性甲亢占72.86%,以TSH持续偏低和(或)TRAb居高不下多见,复发型占27.14%,复发次数多在2~5次。2.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变化:(1)治疗前以怕热81.43%,多汗77.14%,急躁易怒72.86%,手颤70.00%,心悸65.71%等高代谢症候群为主,治疗后急躁易怒(24.29%)、心悸(22.86%)、怕热(21.43%)、多汗(20.00%)、手颤(11.43%)等高代谢症候群明显减少。(2)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怕热、多汗、急躁易怒、手颤、心悸、少寐多梦、乏力、口干渴、消瘦、大便频、多食等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不同时限总症状积分比较:初诊症状积分为25.54±10.00,4周为14.46±7.84,8周为8.40±5.37,12周为4.20±3.9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医症状积分持续下降,治疗4、8、12周的症状积分与初诊比较显著下降(P0.01)。3.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变化:治疗前甲状腺肿大以Ⅰ度、Ⅱ度最为多见,占81.43%,治疗后17.14%患者甲状腺缩小,8.57%增大,治疗前后的甲状腺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1)治疗前58.57%患者TSH低于参考值,38.57%在参考范围内,2.86%高于参考范围;62.86%TRAb阳性,37.15%阴性;37.14%患者FT3高于参考值,51.43%在参考范围内,11.43%低于参考范围,44.29%患者FT4高于正常值,48.57%在参考范围内,7.14%低于参考范围;以抑火消阳法治疗12周后44.00%患者TSH仍低于参考范围,58.57%在参考范围内,1.43%高于参考范围,54.29%TRAb阳性,62.86%阴性;18.57%患者FT3高于参考值,71.43%在参考范围内,10.00%低于参考值,25.71%患者FT4高于参考值,65.71%在参考范围内,8.57%低于参考值,经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的FT3、FT4、TSH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TRAb人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FT3、FT4、TSH、TRAb水平比较:治疗后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TSH、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MMI剂量变化:治疗前21例患者未服用ATD,4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MMI维持剂量(1.25~10mg/d)治疗者19例,最小剂量为1.25mg/d,最大剂量为40mg/d。治疗12周后19例未服用ATD,其中2例患者因FT3、FT4升高服用MMI;49例患者中17例减少MMI的服用剂量,最大减药量为22.5mg,最小减药量为2.5mg,增加药物剂量者2例。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治疗前火热亢盛证以心肝火旺(55.71%)、肝胆火旺(31.43%)、肝胃火盛(12.86%)为主;治疗后以阴虚证为主,主要为肝肾阴虚(35.71%)、心肝阴虚(27.14%)、气阴两虚(17.14%)等证候。7.用药规律:共使用102味中药,频率前10味药物为:黄连、黄芩、浙贝母、生地黄、百合、麦冬、连翘、炒白芍、知母、北沙参。结论1.本病女性居多,以青中年为主。2.“壮火食气”是难治性甲亢的基本病机,火热亢盛明显时,以怕热、多汗、心悸、急躁易怒、手颤、消瘦等高代谢症候群为临床特点,火热主要集中在心、肝、胃三脏;治疗当抑火消阳,常以黄连、黄芩清热泻火,抑其壮火,生地黄、百合、麦冬滋阴壮水,以消其阳,浙贝母、连翘等清热化痰、散结消瘿。3.抑火消阳法能够有效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促进FT3、FT4、TSH恢复。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部分图文】:

性别分布,年龄


2.1?—般资料??2.1.1性别??本研宄70例难治性甲亢患者,女性较多,男女之比约为1:11,见图1。??男??上?男性??图1性别分布??2.1.2年龄??患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为34.66±13.69。??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见图2。??39??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年龄,平均年龄


2.1.2年龄??患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为34.66±13.69。??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见图2。??39??

病程,治疗者


2.1.3病程??70例患者以2?5年病程多见,病程最长为20年,最短为3年,平均病程为5.86±4.00,??见图3。??50?1??45?-?:??40?-??35?-??2?3〇?-??g?_?20??詞圓——??n??______????u?-i?:?■?i?;??2?5?5?10?10?15?15???病程(年)??图3病程分布??2.1.4既往治疗史??既往予ATD治疗者63例,予MMI治疗者人数最多,见图4。??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晶珠;季明;邹大进;;~(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及难治性甲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2 高大红;;中药治疗难治性甲亢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8年05期

3 贾晓蒙;胡晓东;吕朝晖;;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年04期

4 尹福在,苏颖;难治性甲亢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于华峰,高丽,张志晶,马云辉,刘景琰,赵蓉,单晓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甲亢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6 赵文娟;周建扬;;难治性甲亢从肝论治举隅[J];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07期

7 陈兵 ,刘显屹 ,郎贺峰;难治性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预防[J];辽宁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8 卢祖礼,董晓蕾;益气养阴法治疗难治性甲亢1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01期

9 荚静芳;窦家庆;;~(131)碘在难治性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11期

10 马成军;关宝嘉;;~(131)Ⅰ治疗难治性甲亢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娅;刘喜明教授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治疗难治性甲亢(火热亢盛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8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8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