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章教授点穴调脉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02 12:36
目的:评价王选章教授点穴调脉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依研究纳入标准收集2019年5月—2019年12月推拿科就诊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3组。观察组以点穴调脉法和曲度牵引治疗;对照组Ⅰ以常规推拿加充气式曲线牵引治疗;对照组Ⅱ治以常规推拿加轮控式直线牵引,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椎间盘位移、VA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Ⅰ为93.33%(28/30)与对照组Ⅱ为86.67%(26/30);治疗后颈椎曲度改善情形为观察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间盘位移及VAS评分均减少,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hs-CRP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及IL-6水平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调脉法同曲度牵引仪配合应用,可充分恢复颈椎异常曲度,并促使突出间盘有效还原,其作用机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
【文章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08期 第9-13页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点穴调脉法
2.1.2 曲度邦牵引
2.1.3 常规推拿
2.1.4 直线牵引
2.2 观测指标
2.2.1 疗效标准
2.2.2 颈椎生理曲度
2.2.3 最大椎间盘突出位移
2.2.4 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
2.2.5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各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间盘位移及VAS评分比较
3.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亚妮,宗姝琪,李之恺,吴柏宽,贾卫华,蔡承穆,罗佳晶,杜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20(02)
[2]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应用思路[J]. 方芳,陈岩波,王艳丽,马育轩,王伟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11)
[3]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分析[J]. 李宏九,张晓辉,李洁,张虹. 中医药学报. 2018(05)
[4]曲度邦牵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谢欣昇,徐丽,张晓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09)
[5]《黄帝内经》中气机升降理论思想的探讨[J]. 刘瑞,鲍艳举,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2014(03)
[6]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500例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王华东,孙保和,宿秀峰,刘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08(01)
[7]中医伤科形气辨证简识[J]. 王选章,杨考增,刘秀岩,李冬青,孟祥兰. 中医药信息. 1994(04)
[8]点穴调脉法介绍[J]. 王选章. 按摩与导引. 1987(01)
本文编号:2895321
【文章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08期 第9-13页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点穴调脉法
2.1.2 曲度邦牵引
2.1.3 常规推拿
2.1.4 直线牵引
2.2 观测指标
2.2.1 疗效标准
2.2.2 颈椎生理曲度
2.2.3 最大椎间盘突出位移
2.2.4 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
2.2.5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各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间盘位移及VAS评分比较
3.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亚妮,宗姝琪,李之恺,吴柏宽,贾卫华,蔡承穆,罗佳晶,杜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20(02)
[2]基于代谢组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应用思路[J]. 方芳,陈岩波,王艳丽,马育轩,王伟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11)
[3]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分析[J]. 李宏九,张晓辉,李洁,张虹. 中医药学报. 2018(05)
[4]曲度邦牵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谢欣昇,徐丽,张晓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09)
[5]《黄帝内经》中气机升降理论思想的探讨[J]. 刘瑞,鲍艳举,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2014(03)
[6]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500例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王华东,孙保和,宿秀峰,刘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08(01)
[7]中医伤科形气辨证简识[J]. 王选章,杨考增,刘秀岩,李冬青,孟祥兰. 中医药信息. 1994(04)
[8]点穴调脉法介绍[J]. 王选章. 按摩与导引. 1987(01)
本文编号:2895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953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