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瘀毒”理论的中药虎杖配伍山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0:20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瘀毒”理论的解毒活血中药配伍(虎杖配伍山楂)治疗冠心病热毒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从调节促炎/抗炎平衡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该配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热毒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配方颗粒,每剂配方颗粒含虎杖15g、生山楂10g,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促炎因子(hs-CRP、TNF-α、IL-6)、抗炎因子(IL-10、脂联素)水平、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比值以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计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炎因子方面,试验组治疗后hs-CR...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瘀毒”理论与冠心病研究
1. 中医“瘀毒”理论的渊源
2. 冠心病“因瘀致毒”病机
3. 解毒活血法与冠心病证治
3.1 临床研究
3.2 基础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干预措施与分组
2.6 样本量
2.7 观察指标
2.7.1 基线资料
2.7.2 疗效性观察
2.7.3 安全性观察及评价
3. 研究流程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基线资料
5.2 临床疗效比较
5.3 促炎因子
5.4 抗炎因子
5.5 促炎/抗炎平衡
5.6 血糖、血脂
5.7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冠心病促炎/抗炎平衡的中西医认识
2. “瘀毒”理论与促炎/抗炎平衡
3. 解毒活血配伍抗不稳定性心绞痛机制探讨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1. 心绞痛症状计分表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3. 中医热毒血瘀证候积分表
4. 生活质量量表(SF-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动脉血管斑块外膜滋养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漆仲文,李萌,朱科,张军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1)
[2]南蛇藤素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艳榕,高文菁,陈子旋,卢瑶瑶,梁景岩,王英歌. 医学综述. 2019(02)
[3]浅析冠心病瘀毒理论与中医药干预作用[J]. 秦琦,王有雪,左芳,董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3)
[4]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欧思琳,李茹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7)
[5]基于中医药古籍与现代文献的虎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刘博,阳洁,宋海波,孙晓波,孙桂波,朱兰,郭晓昕,逄瑜. 中国药物警戒. 2018(06)
[6]从“瘀毒”论治心系疾病进展[J]. 邹林蓁,李运伦. 中医药学报. 2018(03)
[7]山楂黄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 张伟,刘建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08)
[8]基于中医“瘀毒”病机的活血解毒中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机制研究[J]. 姚方方,何鑫,周雨,黄爱玲,徐晓琴,张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8)
[9]刍议瘀毒内涵及其在冠心病事件发生中的意义[J]. 李圣耀,冒慧敏,薛梅,高铸烨,徐浩,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9)
[10]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中作用研究进展[J]. 方莉娜,张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04)
博士论文
[1]清心解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终点事件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D]. 李金根.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活血解毒中药配伍抗血小板及炎症反应的研究[D]. 张莹.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冠心病瘀毒证差异ncRNAs表达谱的构建及赤芍枳壳活性成分干预效应研究[D]. 白瑞娜.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4]冠心病血瘀证“瘀毒”病机转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尚青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从促炎/抗炎平衡探讨“瘀毒”理论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疗[D]. 梁嘉琪.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近十年冠心病病机学说及辨证论治文献研究[D]. 江哲玮(Chiang Che Wei).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3]清心解瘀方干预炎症反应增强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研究[D]. 高翔.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
[4]活血解毒中药降低介入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性介质水平[D]. 郭明.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5]解毒活血配伍对ApoE(-/-)小鼠AS易损斑块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李晓.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
[6]清热活血方干预热毒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罗川晋.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0354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瘀毒”理论与冠心病研究
1. 中医“瘀毒”理论的渊源
2. 冠心病“因瘀致毒”病机
3. 解毒活血法与冠心病证治
3.1 临床研究
3.2 基础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干预措施与分组
2.6 样本量
2.7 观察指标
2.7.1 基线资料
2.7.2 疗效性观察
2.7.3 安全性观察及评价
3. 研究流程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基线资料
5.2 临床疗效比较
5.3 促炎因子
5.4 抗炎因子
5.5 促炎/抗炎平衡
5.6 血糖、血脂
5.7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冠心病促炎/抗炎平衡的中西医认识
2. “瘀毒”理论与促炎/抗炎平衡
3. 解毒活血配伍抗不稳定性心绞痛机制探讨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1. 心绞痛症状计分表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3. 中医热毒血瘀证候积分表
4. 生活质量量表(SF-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动脉血管斑块外膜滋养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漆仲文,李萌,朱科,张军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1)
[2]南蛇藤素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艳榕,高文菁,陈子旋,卢瑶瑶,梁景岩,王英歌. 医学综述. 2019(02)
[3]浅析冠心病瘀毒理论与中医药干预作用[J]. 秦琦,王有雪,左芳,董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3)
[4]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欧思琳,李茹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7)
[5]基于中医药古籍与现代文献的虎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刘博,阳洁,宋海波,孙晓波,孙桂波,朱兰,郭晓昕,逄瑜. 中国药物警戒. 2018(06)
[6]从“瘀毒”论治心系疾病进展[J]. 邹林蓁,李运伦. 中医药学报. 2018(03)
[7]山楂黄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 张伟,刘建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08)
[8]基于中医“瘀毒”病机的活血解毒中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机制研究[J]. 姚方方,何鑫,周雨,黄爱玲,徐晓琴,张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8)
[9]刍议瘀毒内涵及其在冠心病事件发生中的意义[J]. 李圣耀,冒慧敏,薛梅,高铸烨,徐浩,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9)
[10]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中作用研究进展[J]. 方莉娜,张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04)
博士论文
[1]清心解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终点事件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D]. 李金根.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活血解毒中药配伍抗血小板及炎症反应的研究[D]. 张莹.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冠心病瘀毒证差异ncRNAs表达谱的构建及赤芍枳壳活性成分干预效应研究[D]. 白瑞娜.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4]冠心病血瘀证“瘀毒”病机转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尚青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从促炎/抗炎平衡探讨“瘀毒”理论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疗[D]. 梁嘉琪.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近十年冠心病病机学说及辨证论治文献研究[D]. 江哲玮(Chiang Che Wei).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3]清心解瘀方干预炎症反应增强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研究[D]. 高翔.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
[4]活血解毒中药降低介入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性介质水平[D]. 郭明.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5]解毒活血配伍对ApoE(-/-)小鼠AS易损斑块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李晓.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
[6]清热活血方干预热毒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罗川晋.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003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