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孙光荣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文献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原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常委。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继教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文化分会学术顾问、继教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班班主任;北京市第四批师承双百工程——孙光荣老中医中医社区服务示范点指导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三级医院和平里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专家;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工作室顾问。他先后获得国家自学成才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奖项。其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医理论源自《内经》、《难经》、《中藏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同时受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李东垣学术思想影响。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可以用“中和”二字概括,在“中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的方法,构建、创新了中医方剂处方模式的新体系——“三联药组”法,其治疗目标,是实现“上静——中和——下畅”。在“中和辨证”方面,提出了“中和辨证”的“二十元素表”,包括“时令”、“男女”、“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等。其“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是:①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②谨守病机,以平为期;③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④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其组方用药注重“天人合一”、“审辨燮和”,采用调气血、护脾胃、平升降、衡出入的治疗方法。在“护正防邪固中和、存正抗邪达中和、扶正祛邪畅中和”的治疗思想引导下。创制了用于调理气血的“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用于调理气机升降的“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用于治疗咳喘类疾病的“孙光荣化痰降逆汤”、用于治疗痰饮类疾病的“孙光荣涤痰镇眩汤”、用于调理脾胃的“孙光荣益气温中汤”、“孙光荣建中和胃汤”、用于清利下焦湿热的“孙光荣清热利肠汤”、用于补肾培精的“孙光荣益肾振阳汤”等传授弟子入门基本方。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注重“识病、断病”,凡病必审病因,在疾病的发病病机中,孙老重视遗传和环境的因素,重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倡导“审辨燮和”的辨证论治思想,重视“阴阳”对立统一、调和平衡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救死扶伤”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倡导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在整理中医古籍《中藏经》的过程中,孙老提炼出了“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的新八纲辨证思想。通过“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之法,实现五行五脏的调和即气血筋骨之间的平衡。同时注重气机升降,重视“阴阳否格”理论。阴阳否格,则气机不利,升降失常。通过运用中药“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对阴阳、五脏、气血筋骨肉的补益调和,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这种用药方法充分体现了其“中和"的学术思想。“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孙光荣教授临证用药,注重患者形神的调理。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津液来调理形神。其主要方法是“扶正”和“祛邪”,通过“邪去正安”的方法,实现“上静、中和、下畅”的健康状态。孙光荣教授认为,“中和用药”离不开调气血。调气血的实质,就是平衡阴阳,实现气血阴阳的“中和“状态。“中和用药”离不开升降出入,包括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中药本身的升降浮沉、通利汗泻药性。孙光荣教授认为,正气与邪气是对立平衡的统一。气血津液皆为守护之正,六郁、六淫皆为防治之邪。六郁为内邪,六淫为外邪。内邪为本,外邪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所指之邪包括内外之邪。其中“六郁”是导致人体生病的重要原因。“六郁”包括造成疾病的气、血、痰、火、湿、食等病因。欲去其邪,必顾其正。孙光荣教授在运用中药治疗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均注重顾护胃气、补益肾气。孙光荣教授认为,处方用药须按照君臣佐使进行排兵布阵,充分利用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进行药对配伍。并注重地道药材、药物炮制方法的选用,其目的在于调和药性,增强中药的疗效,减轻其毒副作用。其中药处方,皆以三个字命名,如“明党参、潞党参、西砂仁、云茯神、灵磁石"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产地、炮制等中药学信息。孙老倡导“天人相应为指导的基本观点;从顺其宜的治疗原则;贵阳贱阴的治疗思想。”认为方贵平和,法需严谨。用药虽多,不可杂乱。必须“胸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处方原则一是“扶正祛邪",二是“补偏救弊”,参照经方模式进行创新。依照药物功效区分君臣佐使,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方剂结构进行辨证用药,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常言道“用药如用兵",孙老依照药物功效区分君臣佐使,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方剂结构进行辨证用药的新型处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单味药物的功效进行君臣佐使布局、排兵布阵的处方思想,使其处方变得更加严谨和规范。孙老认为,要想通过治疗使疾病的发展得到控制,就要以“中和"学术思想为指导,审辨燮和,“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通过阴阳、五脏、气血津液的补益调和,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孙光荣教授运用“中和”学术思想进行“中和用药”,讲究五个原则——“清、平、轻、巧、灵”,清者,简约也;平者,平淡也;轻者,用药量轻也:巧者,结构严谨也;灵者,灵验也。处方用药,当以“王道"柔抚,不宜似“霸道”之峻猛药攻伐,用药不宜滋腻,为“清”;用药宜平淡、缓和,为“平”;用药适中,剂量不宜过大,’为“轻”;胸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为“巧”;用药效果灵验,为“灵”。“清、平、轻、巧、灵"成为孙老“中和用药”的显著特点。孙光荣运用“中和”学术思想进行辨证论治,在中医咳喘、中风、眩晕、胸痹心痛、胃脘痛、心悸病、妇科经带病、抑郁症、肾衰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咳喘病诊治方面,注重化痰、降逆、祛湿,提出了“治咳莫忘祛湿热”;在中风病诊治方面,采用益气化痰、活血通络法,善于运用藤类及虫类药物;在眩晕病诊治方面,注重益气活血、补肾、平肝熄风;在胸痹心痛病诊治方面,注重益气活血、振奋心阳、开郁清热、化痰解毒、软坚散结;在不寐病诊治方面,以益气活血为主,清心、泻火为辅;在脾胃病诊治方面,注重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清泻肝火;在心悸病方面,主张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治其本,化痰逐瘀治其标;在抑郁症诊治方面,采用疏肝解郁、益气化痰、开郁益智方法;在肿瘤方面,注重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孙光荣教授归纳肿瘤的病因为十二个字:遗传、意郁、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提出癌症辨证应以各种辨证纲领为主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生死逆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精辨证等)。无论用任何辨证纲领,都必须“明经晰纬”,就癌症本身而言,无论任何癌症都是以“正虚邪实”为经,以病因、病机、病位为纬;在妇科月经病方面,注重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其中和学术思想在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防治方面,同样广泛而有效。在糖尿病肾病方面,孙光荣教授注重补肾化瘀法的运用,同时针对患者的郁、热、湿、毒等兼证进行加减。孙老认为,单是见方抄方,就只能遇一病知一病,如果领悟到应用组方的原则与要点,就可以推而广之,创造性地继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为系统研究导师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我们特开展此项研究。本论文分孙光荣教授的“中和”学术思想、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及临床研究三章内容。临床经验部分重点介绍孙光荣教授治疗咳喘病、中风病、眩晕病、胸痹心痛病、不寐病、脾胃病、心悸病、抑郁症、肿瘤及妇科月经不调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临床研究部分,是运用孙光荣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目的和意义:在全面系统总结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观察运用孙光荣教授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效果,探讨补肾化瘀法在糖尿病肾病W期的临床运用,并将其与口服阿魏酸哌嗪片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在全面系统总结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12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孙光荣教授补肾化瘀法进行中药干预,随访12周,观察2组HbAl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中医症状评分、中医症状改善总体疗效等。研究成果: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得到较全面整理,纳入统计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共120例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患者,在共同运用西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补肾化瘀中药口服,经过12周治疗观察:①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和对照组HbAlc%均显著下降,P0.01,2组间降低HbAlc%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空腹血糖: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间降低空腹血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脂:观察组和对照组甘油三酯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血尿酸: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血尿酸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⑤蛋白尿: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变化,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⑥肾功能方面: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明显变化,P0.05,病情稳定;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P0.01,肾损害进行性加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显著延缓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保护肾脏,P0.05。⑦中医症状积分: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⑧根据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提示运用补肾化瘀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及意义: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核心是“中和"二字,包括“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等几个方面。肾虚血瘀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证型,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孙光荣教授倡导“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虚血瘀证患者,在西医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运用中药补肾化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脂、血尿酸代谢,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保护肾脏,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并进一步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在降低血糖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均有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到统计学差异。根据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总体有效,此效果可能是独立于降血糖以外的其它因素作用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孙光荣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糖尿病肾病 补肾化瘀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目录】:
- 摘要5-10
- ABSTRACT10-13
- 符号说明13-15
- 第一章 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学术思想归纳15-33
- 第一节 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5-17
- 第二节 孙光荣教授“中和辨证”思想及其与《中藏经》的关系17-18
- 第三节 孙光荣教授“中和组方”法及传授弟子入门九方18-20
- 第四节 孙光荣教授“中和用药”常用药对、三联药组配伍方法20-29
- 第五节 小结29-32
- 第六节 参考文献32-33
- 第二章 孙光荣教授临证经验总结33-65
- 第一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咳喘病临证经验35-37
- 第二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中风病临证经验37-39
- 第三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眩晕症临证经验39-40
- 第四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临证经验40-42
- 第五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不寐病临证经验42-44
- 第六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44-47
- 第七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心悸病临证经验47-48
- 第八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抑郁症临证经验48-50
- 第九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肿瘤病临证经验50-53
- 第十节 孙光荣教授治疗妇科月经病临证经验53-58
- 第十一节 小结58-60
- 第十二节 参考文献60-65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65-95
- 前言65-67
- 资料和方法67-86
- 1 研究对象67-73
- 2 研究方法73-74
- 3 治疗前的2组可比性分析74-76
- 4 结果76-85
- 4.1 实验室理化检查指标76-83
- 4.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83-84
- 4.3 总体疗效评价84-85
- 5 不良反应85
- 6 结论85-86
- 讨论86-95
- 1. 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86-88
- 2. 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88-89
- 3 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89-90
- 4 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90-91
- 5 结论分析91-93
-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93-94
- 7 参考文献94-95
- 致谢95-96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医人·中医心·中医行——庆祝孙光荣教授习医15年、行医45年(湖南)座谈会暨《明医——孙光荣教授走过来的七十年》(湖南)首发式部分领导及嘉宾讲话(摘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0期
2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七十华诞部分题词书画鉴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3 张文康;;我的兄弟叫光荣——《明医—孙光荣教授走过来的七十年》代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1期
4 胡静娟;;心存济世忘劳瘁 八十高龄志不衰——记萧梓荣教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杨万章;张发荣教授临证经验撷萃[J];新中医;1992年05期
6 张跃双;李明玉;;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老年病学术经验点滴[J];光明中医;2014年03期
7 少谦;李杨;建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正式启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5期
8 曾镛霏;杨建宇;李彦知;;孙光荣教授中和思想治疗肿瘤之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5期
9 衡先培,张国豪;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1995年10期
10 张跃双;李明玉;;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建宇;李彦知;孙文正;王兴;张文娟;贾少谦;史金花;高君;魏素红;康瑞;;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初探[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杨建宇;李彦知;;中医孙光荣教授临床遣方要旨——心中有大法 笔下无死方[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建宇;;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肿瘤学术经验点滴[A];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C];2013年
4 高尚社;;中医孙光荣教授畅通气血攻克杂症验案3则[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建宇;李彦知;张文娟;王兴;孙文政;裴蓓;郑黎;;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肿瘤学术经验点滴[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佘晓蓉;冷饮,切莫一次吃个够[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记者 庄建;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逝世[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胡涛;借助上海“仁济”优势 提升我市医疗水平[N];抚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波;张发荣教授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英强;张发荣教授学术思想整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柏龙;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