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藏药制剂三味杜鹃汤散质量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23:07
  目的提高三味杜鹃汤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对制剂中烈香杜鹃、草豆蔻、干姜进行定性鉴别;以气相色谱法(GC)测定苄基丙酮的含量,采用安捷伦DB-1毛细管柱(长度30 m,内径0.25 mm,膜厚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5 min;以5℃·min-1升温至130℃,保持5 min;再以20℃·min-1升温至30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温度:310℃;载气:氮气;检测器:FID;线速度:44.9 cm·s-1;柱流量:1.97 mL·min-1;分流比:30∶1。结果烈香杜鹃、草豆蔻、干姜显微特征明显易见;烈香杜鹃、草豆蔻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且阴性无干扰;苄基丙酮在0.0541~0.1895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99.9%,97.3%。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三味杜鹃汤散的质量。 

【文章来源】:中南药学. 2020年09期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藏药制剂三味杜鹃汤散质量标准研究


三味杜鹃汤散粉末显微特征图

薄层色谱,杜鹃,薄层色谱,湿度


取本品粉末2 g,加乙酸乙酯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烈香杜鹃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处方比例及制备工艺,制备缺烈香杜鹃的阴性样品,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如图2。2.2.2 草豆蔻

薄层色谱,草豆蔻,薄层色谱,湿度


取本品粉末1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姜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对照品溶液。按照三味杜鹃汤散处方,除去草豆蔻,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1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山姜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蓝色荧光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如图3。2.3 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心安神颗粒定性定量方法研究[J]. 孙璐,李建伟,秦文杰,杨晓宁,梁娟娟,郭蓉娟.  中南药学. 2019(05)
[2]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药六味丁香散中4种成分的含量[J]. 张立锋,刘亚蓉.  中南药学. 2019(02)
[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二十五味珍珠丸中7种成分及其特征图谱[J]. 逯雯洁,王慧春,海平,骆桂法,韩晓萍,宋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21)
[4]藏药十六味杜鹃花丸中烈香杜鹃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刘志勤.  中成药. 2010(11)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烈香杜鹃油滴丸中苄基丙酮含量[J]. 张莉,袁永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0)
[6]烈香杜鹃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J]. 张继,马君义,杨永利,姚健,黄爱仑,高黎明,赵文杰.  中草药. 2003(04)



本文编号:2924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24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